时令不知不觉来到了十一月,岭南秋意渐浓。猎猎秋风,使大自然露出一副雍容富足气定神闲的神态。漫步田间,只见金灿灿的稻田一片接着一片,连接着一个个村庄,秋风中,稻浪起伏,送来阵阵稻谷的清香。又到农忙时节!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农忙假,想起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全家出动在田间割稻子的情景……
农忙假,是农村师生的专属福利。每年十月底稻子成熟,农事又开始忙碌起来的时候,属于农村师生的假加入收割稻谷的行动之中去。没有小山一样的作业,只有全心全意的农事劳动。在农村,一年到头总有忙不完的活,割稻晒谷、喂猪放牛、拾柴煮饭,翻地种菜……尤其是农忙时节,农人更是恨不得分成两边。而这些农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无师自通的,割起稻子来“刷刷刷刷”,手起刀落,一点儿也不比大人逊色,踩起打禾机,呼呼作响。因此,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家里的劳动主力。
“早起三朝当一日”,要抢收,就得要早起。天色蒙蒙亮,母亲已经煮好一大锅热腾腾的白粥。在咸菜的香味中,在氤氲着热气的厨房里,一家人吃过早餐,然后分工合作,扛起打禾机,挑起谷箩,拿起镰刀,沿着田埂,来到自家的稻田里。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来,金色的田野上还在缭绕着若有若无的的白雾,清凉的露珠挂沾湿了早行人的鞋子和裤腿。我们无心欣赏美景,马上埋头干活。弯下腰,一手握住稻杆,一手挥舞手中的镰刀,“刷刷刷”稻子应声倒下。稻田里很快就秃了一小片。
太阳爬上来,温度慢慢升高,到中午时候,阳光毒辣,人累得腰酸背痛,又热又渴,衣服几乎湿透,浑身汗酸味。汗水一滴滴从额上流下来,滴进眼睛里,腌得眼生疼,难以睁开。边沿长着密密的小锯齿细长的稻叶,把手臂和脸划出一道道红红的伤痕,又痒又痛。真想甩手不干了,可是不劳动哪能有收获?割稻子不仅累,还有危险。镰刀锋利无比,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割得鲜血淋漓。不过,对于劳动者来说,这些小伤算得什么?谁没有受伤的经历呢?在路边摘几片草药叶子,揉碎敷在伤口上止血,接着再继续劳动。
割稻子虽然又苦又累,但是也有乐趣呀。弯腰割一阵,直起腰来看一会儿,好像总也割不完。于是孩子们开始变着花样苦中找乐:在稻田挖“地道”,横着割一行,竖着割一行,你从东往西,我从西往东,最后在中间碰头,这累人的活,马上变得有趣起来。就这样,我们在割稻子的劳动中不知不觉地发现了化整为零的妙处。
稻子割倒之后,大人们就会脚踩打禾机,给稻谷脱粒。然后,把稻秆缚成一把把,立起来,好像一个个叉开腿的稻草人。孩子们把这些稻草人叠起来,搭成一个小小的稻草屋,地上铺上一层新鲜的稻草,孩子们在这个朴拙的稻草屋里坐或躺,或吃从家里带出来的午饭,闻着稻草的香味和青草、泥土的芬芳,再在地上连根拔起一根稻茬,用镰刀削去须根,再在靠根部的地方割一个小口,含在嘴里吹,发出呜呜的声音,充满了野趣,一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偶然,正在埋头割稻的时候,突然一两只惊慌失措的秧鸡从茂密的稻林里蹿出来,反应过来之后,马上丢下镰刀去那只冒失的秧鸡……偶然发现田埂边上有一个覆盖着青草的小洞口,洞口还带着新鲜的活动痕迹,找来一根长柄钩子,往里面捅,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一只准备冬眠的青蛙……
最有趣的是抓禾虾。禾虾,是一种类似蚱蜢的昆虫。这种绿色翅膀的小东西,身体的颜色像变色龙一样会跟随着禾苗的变化而改变,它长着一对黑色的大板牙,脑袋尖,腿细长,翅轻盈,会跳会飞,平时是很难抓到的。等到一块稻谷快要收割完毕的时候,留下一个人在割,其他人围在四周,随着稻谷的倒下,禾虾们的领地越来越少,最终无处遁形,被三面包抄的孩子们捉到,用柔软的草茎穿起来,带回家,用火烤熟,那真是既美味又营养的零食啊。这些战利品,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太阳渐渐西斜,村子里炊烟袅袅,田野里升起了雾霭,在田里忙活的人们纷纷收工,父亲挑着一担满满的稻谷,颤悠悠地走在前面,母亲臂弯里抱着一把从菜地里摘到的青菜,我手提着一串禾虾,哥哥手里捧着一窝鸟蛋,在漫天的霞光里,在带着凉意的晚风中,走在回家的路上……
繁忙的农忙假过去,我往往累得腰酸背痛。体力劳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充实的。割稻子让我们深感稼穑艰难,和农村生活的艰辛。懂得如何为大人分担,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懂得了想要改变生活,就要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
如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让收割稻子变得轻松。收割机已开入田野之中,一边收割,一边吐稻杆,稻谷装袋,不消半天时间,就可以把眼前这一片亮晃晃的稻子收割殆尽,,农人们再也不用为了收割稻子儿起早贪黑。农忙假这个时代的产物,自然而然就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农忙假为何物,他们在体力劳动上少了一分辛苦,自然也少了一分难得的生活体验,也少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少了一些来自泥土的乐趣。
此刻,我身在田野中,走在田埂上,吹着凉爽的秋风,尽情地闻着来自田野里丰收的气息,听着收割机隆隆的机器声音,我的心里既欢喜又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