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循着红色的脚步——赴江西瑞金党性教育的心灵洗涤

  • 作者:蒲天国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19 00:22:44
  • 阅读0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意义。

      去年底,我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崇敬与追寻,随阿坝农商银行党员干部队伍踏上瑞金这片红色热土。五天的培训中,从叶坪革命旧址的松涛低语,到红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谆谆教诲;从云石山长征出发地的苍茫群山,到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的珍贵史料……每一处场景都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之门。我作为农村金融战线的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红色金融的基因血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体现新时代农商行坚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本职,勇于担当,贴心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的精神灯塔。

      叶坪寻根:红色金融的初心映照使命担当

      站在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红军烈士村”纪念碑前,村口那棵百年古樟枝繁叶茂,树下的“信念树”故事令人动容。17位华屋子弟参军前种下的树苗,历经战火洗礼,至今仍苍劲挺拔。这抹绿色,恰似苏区时期红色金融的生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成立时,仅有5间土房、10余名工作人员,却开创了红色政权金融体系的先河。行长毛泽民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在战火纷飞中建立货币制度、发放农贷支持生产,用算盘和账本守护根据地经济命脉。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持账”的身影,与今日农商行人“脚沾泥土、心系群众”的姿态何其相似!

      在叶坪旧址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的青砖灰瓦间,我驻足良久。当年,代表们在这座“人民大会堂雏形”中共商国是,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写入党纲。今天的农商行领导班子,是否也需以同样的敬畏之心对待“三农”需求?作为纪委书记,我更需以史为鉴:苏区时期,毛泽民严惩贪污浪费,制定《会计规则》规范财务管理,其“廉洁为本”的理念正是今天防范金融风险的镜鉴。回望我行金融服务高原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风险管理,实行“三重一大”事项党委会研究前置,强化阳光信贷,防止重点领域的腐败,坚决杜绝“靠金融吃金融”的乱象,不负群众的信任。

      红井思源:鱼水深情淬炼清廉本色

      沙洲坝的红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石碑历经岁月斑驳,却始终镌刻着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密码。我还是小学时学习这篇文章,今天站在井旁,对景仰的场面具象化,我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同志带领群众挖井的故事,揭示了红色政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存智慧。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一张泛黄的《借贷条例》吸引了我的目光:苏区银行对贫雇农实行“低息或免息贷款”,对地主豪绅则严格限制放贷。这种“区别对待、扶弱济困”的政策,恰与当今农商行“支农支小、托底帮扶”的定位不谋而合。

      捧一捧红井水,甘甜中带着历史的厚重。站在井台边,我仿佛看见青年毛泽东弯腰查看水井的情景——他发现村民取水需躬身弯腰,便执意将井底石板凿开,让井水更清澈;他见老人晒谷场光线昏暗,竟用锯子将楼板拆下一块,装上透光的亮瓦。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饱含着“人民至上”的赤诚初心。今天的阿坝农商银行不忘初心的履责担当,支持涉农贷款121亿元、小微贷款近8亿元,各类民生贷款居于全州金融机构第一,这些担当何尝不是在“挖一口民心之井”?当我们为高原地区的牦牛养殖户发放“托底贷”,为返乡创业青年定制“惠农e贷”,当纪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排查信贷廉政风险,这何尝不是对红色金融初心的传承?苏区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廉洁传统,更警示我们:金融领域的反腐倡廉没有“高原反应”,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守住“亲清”底线。我曾目睹个别基层信贷员吃拿卡要,因“人情贷”“关系贷”损害群众利益,这恰恰印证了“作风滑坡始于细微”的警示和“风腐同治”的重要性——唯有以苏区精神为镜,方能永葆清廉本色。

      云石山悟道:长征精神指引攻坚突围

      站在云石山长征出发纪念碑前,群山如铁,长风似诉。8.6万中央红军从这里启程,用双脚丈量出两万五千里征程。讲解员讲述的“八子参军”故事令人泪目:陈发姑送别八个儿子投身革命,最终独守空房七十载。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与今天农商行人扎根高原、服务偏远山区的坚守何其相通!

      在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出发纪念馆,一份《红色银行随军转移方案》让我深受触动: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员工冒着枪林弹雨转移金库,沿途设立临时兑换点,确保军民兑换苏维埃纸币不受损失。这种“金融战场不掉队”的担当,正是当下服务乡村振兴的启示。面对阿坝州“海拔高、基础弱”的现实,我们创新推出“牦牛活体抵押贷”“高原特色产业贷”,何尝不是新时代的“马背银行”?而我作为纪委书记,必须以“长征精神”锻造监督利剑:既要防范“数字脱贫”背后的弄虚作假,更要严查侵占惠民资金的“蝇贪蚁腐”,让每一笔贷款都成为托起群众希望的“救命钱”。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在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专题教学中,一组数据发人深省:苏区时期财政总收入仅480万元,却支撑起十万红军的后勤保障;今日全省农商行总资产超万亿,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最后一公里”?答案或许藏在叶坪乡“红色信贷”示范点——基层农商行是否可创新理念,将“红色信用积分”与贷款额度挂钩,对老党员、退伍军人可优先获得低息贷款。让这种“精神激励+金融赋能”的模式,作为对苏区精神的创新传承。

      归程路上,重走长征路的疲惫化作了前行的动力。作为州农商行领导班子成员,我深刻认识到:红色金融传统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攻坚克难的武器。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个坚持”践行使命:坚持政治铸魂,把苏区精神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必修课,建立“廉政档案+家风建设”监督机制;坚持为民初心,在高原地区推广“党建双基联动”模式,选派“金融村官”驻村服务,确保脱贫户贷款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清风护航,开展“清廉金融”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吃拿卡要等微腐败现象,让红色金融的清廉底色永不褪色。

      瑞金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场思想的淬炼。当我们在“一苏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阳光透过木窗洒在泛黄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上,“一切为了人民”的誓言穿越时空,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共振。作为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定当以“赶考”的清醒,把叶坪的松涛、红井的清泉、云石山的星火,化作服务“三农”的实干担当,让红色基因在雪域高原绽放新的光芒!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循着红色的脚步——赴江西瑞金党性教育的心灵洗涤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ushisanwen/24103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