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清明祭慈父

  • 作者:张学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03 16:03:34
  • 阅读0
  •   清明细雨斜织时节。老家门口的老槐树虬曲的枝桠在料峭春寒中轻颤,新抽的嫩芽挂着晶莹水珠,顺着树皮皲裂的纹路蜿蜒而下,恰似父亲当年扶犁时滚落额角的汗滴。

      父亲是与土地相守一生的耕者,掌纹里嵌着永远洗不净的泥土。春耕时犁铧破土的脆响,夏夜里镰刀收割月光的银芒,秋分时连枷敲打豆荚的节奏,冬至前草帘覆盖菜畦的温柔,二十四节气在您龟裂的指缝间流转成诗。犹记那年洪灾,您以脊梁抵住汹涌的泥浆,浑浊的渠水在脖颈间冲刷出赭红的沟壑。“庄稼人的腰骨比石头硬”,您说这话时眼里的倔强,比地头向阳的葵花还要明亮三分。

      多少个露水未晞的深夜,竹篱外摇曳的手电光晕由远及近,惊醒檐下蜷缩的小花猫。您背着满筐沾星带月的苜蓿归来,粗布短褂后背洇着层层盐霜,却仍要轻手轻脚为我们掖紧被角。月光漫过微驼的脊梁,在土墙上投下起伏的山峦,那剪影至今仍在我梦境里蜿蜒,连带着草筐缝隙漏下的蟋蟀清鸣。

      生产队时期,父亲担任饲养员时展现的品格如同经霜的秋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其他饲养员像走马灯般更换,您却如同钉在牲口棚里的木桩。冬夜北风呼啸时,您披着露棉絮的袄子,每隔两个时辰便起身添草;夏日蚊蝇肆虐时,您举着油灯细细察看每头牲口的眼睑。“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您总是一边挑拣草料中的杂质,一边念叨着祖辈传下的农谚。那些被您筛落的塑料布碎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如同撒落的星辰。

      每个清晨,父亲的白发总比晨雾更早漫上田垄。阳光穿透您佝偻的背影,在土地上勾勒出深浅不一的沟壑。那双手掌的纹路比犁沟更深,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却在抚摸麦穗时展露着不可思议的温柔。您的汗水滴入土地时的闷响,是世间最动人的晨钟。

      暮色中的劳作场景最为刻骨。夕阳将您的身影拉得老长,锄头起落间,汗水顺着脖颈滑入衣领,在粗布上晕开深色的印记。您清理枯叶时的专注,仿佛在举行某种庄严的仪式,连风经过时都会放轻脚步。当终于坐在田埂石块上歇息时,掌心的老茧与石纹相映成趣,构成岁月最深刻的年轮。

      县城面馆的蒸汽氤氲了二十年光阴。您将碗里的肉丝细细拣给我,自己就着面汤啃冷硬的馍,龟裂的指节在粗瓷碗沿摩挲出岁月的钝响。临别时突然拽住我的衣角,从贴身暗袋掏出裹了三层油纸的积蓄,纸币上的体温透过纸背烙进我掌心。“城里的红绿灯会眨眼睛”,您用庄稼人特有的比喻叮嘱,却忘了自己从未见过霓虹的模样。暮色中转身离去的背影,渐渐融入街角槐树斑驳的暗影,唯有衣襟沾染的麦草香,在晚风里固执地追了半条街。

      1989年6月的蝉鸣格外清亮。当军校录取通知书辗转送达时,父亲捧着那张薄纸的手竟微微颤抖。您眼角细密的皱纹里漾着光,嘴角扬起的弧度比丰收时的镰刀更弯。临行那日,您站在月台上如同扎根的老树,喉结滚动数次才吐出那句:“记住,麦苗抽穗时要经得住倒春寒。”

      2007年2月,当我在省军区当处长佩戴两杠三星肩章还乡时,您抚摸着那抹军绿,指尖在金属徽章上反复摩挲。您转身望向祖辈耕作的土地,浑浊的眼里泛起奇异的光彩,仿佛看见自己种下的幼苗已亭亭如盖。

      病榻上的三百个晨昏,嶙峋的肩胛在粗布被单下日渐消瘦,如同老屋梁间那盏桐油灯,在某个霜重的黎明悄然熬尽了最后的光。而今春风又绿江南岸,您手植的桐树已亭亭如盖,每片婆娑的叶影都在诉说未及言明的牵挂,每道蜿蜒的根脉都续写着您未完成的诗行。

      父亲啊,您可看见田埂上招摇的纸鸢?金黄的油菜花海里,您侍弄过的麦苗正在抽穗。老犁铧在泥土深处轻轻吟唱,那曲调分明是您哼了半辈子的皖北小调。新翻的垄沟里,沉睡的草籽正酝酿着破土的奇迹,而您掌心的温度,永远停在了十五年前的谷雨时节。细雨打湿了青石板上最后的足迹,却浸不透记忆里永远鲜活的晨昏。

    【审核人:雨祺】

        标题:清明祭慈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nqing/23974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薇薇安娜薇薇安娜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5
      • 获得积分:674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