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伤感散文
文章内容页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 作者:胡建国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3 00:03:22
  • 阅读0
  •   春雷阵阵、春雨潇潇,春风柔和、春花烂漫。这个时候,南疆红梅正在吐艳,北国雪花仍是剔透,季节时令似乎在渲染着一种景致意念,铺陈着一些意象,昭示着人们对此沉思和缅怀。

      清明节又来临了,雨纷纷、情绵绵、断谁魂?这几天,在手机视频号上不时看到一些自媒体拍摄的全国各地部分烈士陵园和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战视频,勾起了我脑海里深情的回忆,激起心中阵阵涟漪。新中国已经走过近76年辉煌历程,人民军队也即将跨过一百年征程。风调雨顺,鸽哨晴空,江山无恙。我们怎能忘记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和无数爱国先驱。山河壮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志士仁人壮志已酬,英烈先辈血热如歌,生命如花,死得其所,重比泰山。

      我在国内游览过各地诸多景点,山川景致、民俗风情、 文物遗产,江山如画,从中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无尽风光。 游山玩水,我几乎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我更愿意前往 的是红色景点和历史遗迹,从中思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的启悟。这些地方,在我胸中像黄河撼天的强大力量冲击,如长江蜿蜒奔腾的情思缠绵,星星点点,薪火如炽,胸怀激荡。

      四面青山侧耳听

      闽西山城长汀,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站在这片 3000多平方千米的热土上,我心潮澎湃、思绪翻滚。这方地域,既有当年南宋大文学家陆游任职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留下的深浅足迹和不朽诗作,也有抗金名将文天祥策马驰骋卷起的漫天风尘,还有唐代宰相张九龄、宋代法医鼻祖长汀知县宋慈、明代《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清代《四库全书》总撰纪晓岚等一大批历朝历代名仕墨客进来、留下、走出的模糊或清晰身影。往事悠悠,白云苍狗,我只是与一抹久远的历史风云际会,让自己的心怀像长汀城下的“济川门”一 样,敞开得高大、宽广;使自己的眼睛似汀江水一般,纯洁得湛蓝、清澈。

      长汀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有“三红”色彩: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过。1929年3月红军进入长 汀;1931年10月,建立了汀州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强敌压境, 1934年11月,红军 实行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

      英雄土地赤子血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有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壮烈牺牲者数以千计,革命战争烽火培育了13名开国将军。长汀曾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区,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之一,全县现有全国重点保护革命遗址、省级文物和革命建筑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 40 处。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 县。长汀县汀州镇罗汉岭,山谷幽静,丝丝和风拂面,苍松 翠柏叠峦,蓝天白云如洗,“瞿秋白同志就义处”纪念石屹立, 字迹殷红如血,如英雄慨然仰卧,面向苍天,安然镇定如眠。由陆定一同志题写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高耸,直插云霄、刺破青天,挺拔似学子志坚,手拢白云,初心如虹。这位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的江苏常州籍共产主义战士,矢志信仰,面对敌人百般劝降、诱惑和折磨,不为所动,1935年6月18日在长汀县汀州西门罗汉岭被敌人枪杀,时年36岁,把忠贞的一腔热血喷洒在长汀鲜红的土地上。

      英雄土地游子情深。杨成武,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 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原福州军 区司令员。他于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红军长征担任红四团政委,参与组织指挥飞夺泸定桥战斗。时隔半个世纪,1986 年他72岁时回到泸定桥,面对铁索桥,老将军泪水滚落,深 情呼唤:“咋就剩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里?”青山无语,泸水垂泪,强攻泸定桥的22名英魂是否有应?有的战士看到了胜利曙光,有的战士中弹滚落泸河,有的战士带着鲜花荣誉长眠。青山,请你侧耳聆听,当年的激烈枪声、炮声和呐喊声早已归于寂静,唯有咆哮的泸定河水依然不停地歌吟着那群壮士冲锋陷阵,惊天地、泣鬼神,视死无畏的精神气概。

      共和国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雕像和纪念馆,坐落于长汀县卧龙山西端罗汉岭脚下,与瞿秋白烈士纪念园一道,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圣地。将军雕像身着戎装,目眺前 方,面带微笑,深情地注视着长汀这片故土。我两次到过长 汀,两次拜谒过瞿秋白烈士纪念园,参观过杨成武将军纪念馆。1980年10月,我入伍在福州军区, 当年杨成武将军是福州军区司令员。面向老首长雕像,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两脚熊熊趟烈火

      军旗升起的地方,必定是军旅情怀心之所系。南昌,这座英雄之城,注定被历史所钟情和铭记。 1927 年 8 月 1 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燃起革命烽火,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为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和红色割据奠定了基础。 当时敌强我弱, 虽然后来在国民党反动力量军力悬殊包围下我军撤出南昌城,但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远超出了守住一座城池的价值。 面对强敌的围追堵截,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从多个方向突围, 脚趟烈火,前赴后继, 百折不饶,继续播撒革命火种, 回旋和战斗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英雄城军魂不灭,军旗永擎!

      我曾三次到过这座英雄城,多次踏入江西这块红色土地, 追寻红色根脉,拜会首长战友, 同时旅游观光。滕王阁矗立赣江之畔、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远看苍茫辽阔、雄浑壮美。江西战友的深情厚谊、浓情盛意,就像红辣椒的品格味道,热辣芬芳、醇香扑鼻、沁人心脾。

      发生于 1941 年 1 月 6 日夜晚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动派自抗战以来推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 1 月 4 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 9000 余人在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分三路纵队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5 日在茂 林地区遭到了国民党顾祝同部的包围袭击,6 日向新四军发起总攻,我军随后在七天七夜的顽强战斗中, 由于兵力薄弱和指挥上的失误,最终陷入了绝境。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时被叛徒杀害。周恩来无比悲愤地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 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以表达对新四军领导人和战士们的吊唁,对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 真反共行为的严厉谴责。

      我到过苏北盐城响水采风,因时间关系无暇到盐城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参观瞻仰,心生遗憾,可心中敬仰的旗帜终究赤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为敌人的气势所压垮,脚蹬草鞋, 烈火勇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勋业永远铺展在美丽的长轴画卷里,浓缩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伟大历史风云的长河中。

      2024 年 9 月 13 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我们几位外地战友,在龙岩陈志斌班长等战友的安排陪同下,一行到此参观学习。如果此行算进,其实我已经四次到达这个红色会址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八个硕大红色字体鲜艳夺目,如当年会议的历史意义一样, 依然绽放着不灭的历史光芒。那祠堂会址,背面青山如黛, 碧草芬芳,香樟茂密拱卫,香气弥漫;前面视野开阔,莲荷田池广袤,摇曳多姿,翠绿如墨,把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内涵,衬托得近一个世纪既满目长青,又烈焰彤彤。

      1929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日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纠正了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此解决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2014 年 10 月 30 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意义深远非凡。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一个山城小县,一条盈盈翠江流淌穿城而过,似流动的宁化革命历史,丰盈饱满,奔腾澎湃。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宁化作为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形 成之初的 21 个基点县之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央苏区乌克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 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留下了光辉足迹。毛泽东的光辉词章《如梦令 ·元旦》就是在这里写就诞生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年宁化苏区,仅有 13 万人口就有 1.37 万人参加红军,被称为“红军的故乡”。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实行报复性屠杀和抢掠焚烧,杀害革命群众 2500 多人,烧光自然村 100 多个,抢走妇 女 500 多人,抓壮丁近 3000 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5500 多户, 总人口减少 30000 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红色土地 鲜血浸透。

      在庄严肃穆的宁化革命纪念碑前,在苍松翠柏掩映的北山革命纪念园中,在古朴园林式的纪念馆内,我深情缅怀革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感受到了革命星火燎原烈焰的燃度。

      1934 年 10 月 7 日起,驻宁化中央红军奉命先后从淮土凤凰 山、曹坊等地出发, 向瑞金、于都方向集结,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红军血战湘江, 由龙岩、三明闽西子弟为主组成的红三十四师,全师师长及以下 6000 多名指战 员大部分壮烈牺牲,成为长征途中唯一成建制牺牲的部队。 在与战友交谈中我得知:一个人口偏少的山区小县,与我同年同批入伍同一个部队的宁化籍战友竟有 80 多人,这是一 种浸入骨髓、赓续血脉的红色基因情怀。

      勇士辉煌化金星

      人民军队诞生于南昌,中国革命烈火燃于湘赣,井冈山、 瑞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都。赣南兴国、瑞金、于都县, 都曾留有我躬身朝拜的身影。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叶坪革命旧址群、沙洲坝红井景区、二苏大景区是我小时课本里的红色印象,也是众多游客到此打卡的网红点。据史料记载,瑞金苏区时期人口 24 万,其中 11.3 万人参军支前,约 5 万瑞金籍战士在革命中牺牲,其中长征路上牺牲约 1.08 万人,最感人的有“八子参军”的杨荣显家族,8 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满门英烈,如此壮烈,如诉如歌。

      山河植血性,人民是靠山。“永远跟党走”是老区、苏区人民的坚定理想和坚强信念。苏区时期, 兴国全县 23 万人口,参军参战 9.3 万人,牺牲在长征路上 12038 人,几乎每 一公里就倒下了一名兴国籍战士。湘江战役,近万名兴国籍战士血染湘江。

      我两次到过兴国县“将军园”参观,在广场,在纪念馆, 在大型群雕林,站在休闲广场,面向将军湖、将军岛,再放眼兴国县城鳞次栉比的楼宇,把心中的无限感慨和眼前的美好景象化为赞叹:江西风景独好。将军们的丰功伟绩,红色资 源的教育作用魅力无穷。

      群星闪烁,金星耀眼。毛泽东赞誉兴国为“模范兴国”,兴国被誉为“将军县 ”,兴国籍有共和国开国将军56 人。

      于都县境内60千米长、600 多米宽的于都河,是红军长征渡河的第一条河,被称为“长征第一渡”,昔日水深浪急, 没有桥梁可通行。如今的于都河,河水宁静的出奇,当年那千军万马横渡、战马嘶鸣声声早已化作了今天的波澜不惊和祥和安宁。硝烟散去,河流两岸绿草茵茵, 绿树红蕾、笑靥如花。2019 年 12 月 4 日受原 29 军于都籍战友之邀,中午抵达于都。正午艳阳高照, 我的心情也像天气般爽朗和于都河水一样平静得出奇。参观纪念馆、公园及附属设施后,战友 一行于 13 点后就餐。席间, 于都战友们介绍:于都有 6.8 万 名儿女参加红军,走出来16位共和国少将。战友分别多年未见,几杯热酒入肚,豪情壮志、感慨万千,大有把于都河水再次搅荡之势。我醉在江西这片滚烫热土上,醉在战友真挚的盛情中!

      英雄生命开鲜花

      我在福建东山岛,聆听过东山保卫战激烈战况,在谷文昌纪念馆,受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面教育; 在湖北黄冈革命老区,懂得了老区人民跟着毛主席、共产党 闹革命的真谛;在海南五指山顶,感触着五指山革命根据地 拂面清风的凉爽;在井冈山上,目睹了杜鹃花海盛放的烂漫; 在遵义娄山关 口,体会了“西风烈”“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度;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肃敬了革命志士坚贞不屈的忠魂毅魄。这辈子,再争取在有生之年能到湘江战役、泸定桥之地走一程,面对滔滔湘江水和铁锁链,在凭吊英灵的同时,让自己的思想用湘江和泸定水进行一次彻底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在雪山草地去芜存菁、升华纯洁。

      2019 年 3 月 28 日,我和惠海小弟到了广西崇左市龙州烈士陵园,来到了一个情怀萦绕的地方, 为我的宗亲大哥青海扫墓, 同时为 2000 多名革命烈士志哀。

      龙州烈士陵园原名自善烈士公墓,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单位,1979 年为安葬南疆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而更名。 这里安葬着 2008 名英烈,其中 1979 年南疆作战牺牲的 1879人,后排还有一面高大的“英名墙”,镌刻着 1979 年 3 月 12 日 332 名参加南疆作战失踪的英魂名字。整个陵园分为四个墓区,褐红色斜面墓碑镌刻着烈士的简要生平,每个墓座均插着一面鲜红的国旗,鲜艳猎猎。我的大哥青海 1976 年 3 月入伍,中共党员,参战前荣立过三等功一次,1979 年 2 月 27 日牺牲,终年 23 岁,荣立二等战功。

      1979 年南疆自卫还击战,我的家乡福建惠安县共牺牲 14 人,其中我的公社(乡镇)牺牲 7 人,有 6 人安葬在龙州烈 士陵园。我也为这六位乡亲烈士焚香敬酒,故乡以他们为荣! 我注意到,有位外省籍战士牺牲时才19 岁,如花的生命。

      英雄生命开鲜花。我记得 1987 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片头曲《莫说来去无踪影》歌词这样写道:“莫说来也无踪影,没碰落一朵花痕,用那热血染红一片安宁, 还给大山一抹青;若说去也无踪影,没带走一丝流云,却把 那彩红变成一片风景, 留下山鹰你的眼睛,你的眼睛 ”。片尾曲《高山流水猎人魂》歌词说:“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 ······ ”歌词意蕴深刻,内涵丰富,意境令人沉默。生命年轻,该是风华正茂。牺牲的战士 是父母亲的心头肉,是兄弟姐妹们的手足情,是妻子的靠山、 孩子们的天空,是家庭的顶梁柱,谁能情何以堪?!

      今天, 我们惟有以不懈的奋进姿态复兴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告慰无数先烈于九泉之下,让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让他们长眠的生命也能鲜活。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sanwenshige/2396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雾都浪漫雾都浪漫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28
      • 获得积分:52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