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老师中等个儿,黑脸膛,长着一对铜铃般的大眼睛,显得十分精神,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人前一站,眉宇间透出一股威武阳刚之气。学生面前一露,丁老师就是大家的“偶像”。
第一次在办公室遇见丁老师,学生陈书铭那双闲不住的手好一阵忙活,眼前的景象差点没让他一口老血喷出来,密密麻麻的公式依旧冷冰冰的站立着,如同一幅图像。丁老师走过来说:“你看你,不是说过了吗?做题需要耐心和冷静,要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像在寻找一个隐藏的密码,像你这样哪行?”话音刚落,只见丁老师接过纸笔,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笔下的数字仿佛变成了精灵,不一会儿就把题目准确地做出答案。小陈同学佩服之余,心里却想:“丁老师真絮叨,像个小老头儿!”
学生甄恩喆在背古诗词,每个字,每句话,都不能轻易出口,似乎这背书的难度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都要缺氧了。丁老师看见了,心疼得直皱眉头,健步如飞的走到跟前,边讲解边做“拆分”:“在背诵之前,你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和古诗词的含义,通过分析词义加深理解,记住关键词,分段落记忆,逐步延伸……”小甄同学边点头,边心里嘀咕:“丁老师比我奶奶还要絮叨。”
慢慢地,学生们都知道丁老师虽然才高八斗,但是“絮叨”起来真是没完没了。
有一天,丁老师再带学生做系统复习,王敬媛由于接受能力比较强,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独自开启下一轮的复习,不料就在进行第三轮检测时由于疏忽,概念掌握不牢固,在计算时出现失误,导致与目标分数出现差距,于是丁老师立下一条特殊的规矩——测验时必须检查三遍无误方可交卷。
同学们一边练,丁老师一边“絮叨”:“平时学习上要细心一点,它是让我们进步的唯一途径,要明确目标,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将来会有巨大的收获,我上学时候都没有这么好的房间屋舍可以安心的坐下来学习,教室的门是挡不住风雨的,木头窗户遇风吱吱扭扭的响,桌椅板凳坑坑洼洼……”
这次,同学们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丁老师“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