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人真的生而平等吗?人人平等是人类真实愿望吗?前一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并没有确定之答案,且问题本身已超脱了文字表达范畴。后一个问题是个显性问题,其答案是否定的。人人平等意味着人人平庸,试问有多少人甘于平庸呢。这里便引出了一个谬论来:人类不幸......[浏览全文]
喜酒而沽,畅饮而快,人逢喜事,推杯换盏,大约是人之天性;无论古人今人,也无论是官场应酬,还是普通百姓聚会,餐桌上的饮品必须以酒类为主,名曰喝一杯,否则会被视为不尊重。酒虽然被人们劝导为不能多喝,但这种喝进去可以产生精神麻醉的东西常常很有吸引力,并不在乎你年龄大小,也......[浏览全文]
漫说年味高立祥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浏览全文]
一拿到诗集《冰山在上》,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几乎是一气呵成,没有停歇。然后,掩卷凝思,一首首轻灵的小诗在脑海中不断地回荡。唯美的意象,精炼的语言,意犹未尽的意境,细细回味,自有诗人明亮的心境和温暖的心绪在纸后呈现诗人的心灵波光。与诗人......[浏览全文]
古代,称谓诗人,是很高雅,是让人敬仰的。众所周知的唐代诗人,如李白、白居易、韩愈等是有地位的,不是随便写诗的都可以称为诗人,能上全唐诗的皆不是凡夫俗子。而今有些变味了,写了几首诗,在刊物上发了几首,便以为是诗人,岂不怪哉!甚至有些协会的主席的创作也不配诗人的崇......[浏览全文]
闻得书香我心陶醉——读王晓霞新著《心海观潮》有感曾佐然难得的冬日暖阳,照耀着历经地震伤痛的川南泸县。手捧《心海观潮》,正如《逆行中的融媒之光》温暖着我,抚慰着我心灵。一、十天同学缘为我写来抗震诗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读到人民日报文创四川频道网文创栏目《......[浏览全文]
歪批《道德经》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很多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批判《道德经》”就是其中一件。1974年的夏天“批林批孔”运动如火如荼,有一天盟轻工局召开政工会议,在会上布置了一件事情——工人理论队伍批判《道德经》。造纸厂是我参加的会,领回任务后找到主管我的......[浏览全文]
阅读《悠悠稻草香》感怀浓浓乡土情曾佐然点开杨光英的散文集《悠悠稻草香》,犹如走进一座百花园,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海棠、茶花、梨花、油菜花、桃花、桂花,摇曳多姿,扑面而来。还有川南特有的折耳根、蒲公英,散发着淡淡的药味,沁人心脾。杨光英是一位长期生活在乡村校......[浏览全文]
文学评论要有科学性——就《人民文学•编者寄语》的质疑杨开显近日翻阅了最近几年国内几种著名文学刊物。浏览之余,感到有几篇作品在反映历史和现实时不太注重事实,也不讲求准确,一句话:不太讲科学。这在《人民文学·副刊》2000年第4期似乎显得更突出一些,因为该刊......[浏览全文]
欣森:任何字词,一经落筆,一经连结,便生意义,随机出处,各自读取,你写你划,我念我览,何会何感,有相无相,痕存何处,根植何壤,不我知,有他知。不是点评,只是附想。河马:道不远人。彼此抵达—乃悟。因为心旁有吾,如是我闻。白佛何事?悟乃艺术。......[浏览全文]
《论“大漠孤烟”》 央视的“经典永流传”节目唱到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北师大的康震教授点评道:一般的炊烟升不了多高就会被微风吹散,而西北荒漠中的风又大,所以炊烟不可能在大漠的天空中形成一条直线不散。我去过西北,发现有一种小旋风远远看去很像“......[浏览全文]
辉煌成就铺锦绣复兴逐梦踏新征曾佐然龙城冬月沐暖阳,盛会宏音启华章。广受关注、承载希冀的全县两会隆重开幕。来自全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会肩负人民厚望,共襄盛会,建嘉言,献良策,谋发展。我们对两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即将过去的2021......[浏览全文]
诗的天赋并不是想象力,而是你对世界的感受力。 诗歌是唯心的。如果一定要有观,那就是真诚,“认识你自己”,于坚说去蔽,每个诗人是一所教堂,寺院,我想就是这样类似的“观”。我个人觉得每个语种的真诚,真诚这件事,放在世界人类二千多种民族与方言,都是皆准的,基于这点心灵......[浏览全文]
吕大志,筆名士心,成都市作协会员,达州市作协会员,四川省及达州市科普作协会员;成都市温江区作协会员。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教于达州市电视大学、达高中、达州市职高等学校。......[浏览全文]
风一定从瓦上吹过瓦善解体,像自宫的男子碎了本质。在那之前它的完整性或凸或翘起昭示着家国威仪。女子抬头是羡慕意;鸟儿停栖均做妙啼。太多美丽的声音掩盖,以致忽略了最要紧的消息穷人的口哨阳光的铜钱在枝叶间闪亮和风将它打磨。这些更轻的小饰物漂移至飘动的土......[浏览全文]
盲目的跟风,使原本规律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不但改变了良好的生存状态,而且让心态变得浮躁和复杂起来。不难发现,喜欢跟风的人,与常人的思维方式明显有了不同。时时关注的是如何不落人后,刻刻紧盯着别人的言行,一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就参与其中,一直处于一种惶恐和紧张的氛......[浏览全文]
拍摄秋天 留住美好——评摄影作品《秋天的视觉盛宴》 曾佐然秋天,是大自然中色彩最为绚丽的季节。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秋天是喜悦的,遍地金华,硕果累累。对摄影人来说,这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如果把一年藏在时钟里,那么秋天就是神奇的时刻。......[浏览全文]
莫泊桑《项链》中的假项链,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的画在墙上的藤叶,杰克·伦敦《一块排骨》中所缺少而又不可缺少的那块排骨,都是很好的例子。再如在契诃夫的《哀伤》中,老头儿用雪橇送他的老伴儿到县城医院去治病,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他怀着内疚的心情自言自语......[浏览全文]
“庖丁”徐潋:做一点,自己能够分享的事儿——读《半管笛语》致恩师徐潋曾佐然躲开喧嚣的讨论会,我悄悄地跑到书店,购买了一本徐潋老师的《半管笛语》。捧读起来,我又想起了他的那节课《庖丁解牛》,觉得庖丁解牛这一成语用在《半管笛语》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认识徐潋......[浏览全文]
这是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篇目并不多。尽管在文联上班,但我业余时间也很紧张。于工作于家务,我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自1997年以来,二十余年,我都在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从三尺讲台跳到新闻战线,再从新闻战线转战到文艺界,写写编编,近些年又在朋友的带动下拿起画笔。诗歌、散......[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