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从南浔归来已半年有余,脑海中还时常浮现置身“青瓦小桥映流水,两岸人家几处舟”水墨画卷中的情景。几次提笔想写写这个与众不同的古镇风情,但始终“难寻”最恰当的语言描述她别样的精致和典雅。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当代诗人、著名作家徐迟先生,在他的《江南小镇》中以六十六个“水晶晶”赞美了南浔这处水晶晶的家乡,我也是读到这些句子才觉描述的最为贴切!
南浔“水晶晶”般的纯净与朴实,滋养的不仅仅是这里的历史与文脉,更让这个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镇,在太湖南岸的水乡深处,柔美如在水一方的佳人,自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深情的眼眸。“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便是古人对南浔的诗性写照。
南浔古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南宋时起,南浔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至元朝,已是土地膏腴,物阜民丰,文化昌盛,人文荟萃。诗人戴表元用“画屋芦花净,红堤柳树深。渔艘齐泊岸,橘市尽成林”的诗句,描绘其自然天堂与集市盛景。明清时期,南浔更是一座“烟火万家,舟航辐辏”的江浙雄镇。在五百多年大一统王朝的时空背景下,又有大运河的推波助澜,南浔开始了亘古未有的嬗变。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原产地南浔的湖丝作为代表中国参展的唯一产品一举摘得金银奖牌各一枚。1915年,南浔的辑里丝曾与贵州的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近代,南浔出现了一大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丝商巨富,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因此便有了“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美誉。
曾记得,一脚踏入南浔,扑面而来的即时江南水乡的韵味与诗意,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轻展在岁月的长河里,静谧而深远,它既有江南的精致幽静,也有古镇的市井热闹,更多的是水乡的烟火人间和独特人文。它以河为街,桥街相连,河畔筑屋,临河水阁,古蕴悠长。“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
曾记得,夏天的小莲庄满园荷香,清雅幽静,沿着小莲庄的荷花塘边漫步,穿过亭台楼阁,荷叶铺满水面,已经看不清碧波的颜色,抬眼望去,眼前的景象不就是诗中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嘛!这里的嘉业堂藏书楼承载着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楼内藏书丰富,涵盖了经史子集、碑帖拓片、官私文献等多个领域,每一本书都是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传承,在参天古木下翻阅着这些书籍,在文化的浸润下更显古朴,在时光的积淀中更具韵味。
曾记得,静谧恬淡的百间楼,上百间屋舍沿河排列,“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白墙黛瓦间的生活百态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坐在廊下喝一杯茶,看错落有致的墙头绵延而去,壮观中又不失烟火气。
粉墙黛瓦间,河水穿城过;观石桥如虹,看庭院似画。
一路走一路寻访得知,古老并久负盛名的“湖丝产地”辑里村,曾经富甲天下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真实传奇故事,百间楼、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包含着很多人物情感命运故事的美妙建筑群,刘镛、张静江、张石铭旧居,“善琏湖笔演绎”历史,顾家设立“叔蘋奖学金”……这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有非常的独特性,是其它江南古镇少有的。
走至桨声灯影夜阑珊,水面清晰地倒映出整个百间楼的形状,“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更添几分烟火气。于是,我便寻一家南浔十大名小吃的“小娘馄饨”店落座,要了碗“小娘馄饨”中最具特色的十种馅料口味的“全家福”,边慢慢品尝,边听店主阿婆娓娓道来;原来,阿婆的丈夫年轻时在建筑工地打工,有时劳累一天回家没有胃口,阿婆见状赶忙来到厨房和面擀皮,巧手做出一道皮薄馅多的点心——馄饨。馄饨放入水中,水开后一只只浮出水面,盛入碗中加上鲜汤、撒上葱花、太湖小虾米、胡椒粉、猪油、鸡蛋丝,结果丈夫尝后胃口大开,称自己家有个一级美厨娘。1987年,阿婆开了这间小铺子,因为过去邻居都喊她“小娘鱼”,所以小铺取名“小娘馄饨”,一直传承至今。
丝韵江南,枕河人家。水陌巷间的南浔人,悠长的时光、淳朴的民风,数百年来一直流淌在当地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
当缓步走进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先生的纪念馆后了解到, “徐迟故里”的南浔被授予了“中国报告文学之乡”的称号,同时成为了“徐迟报告文学奖”永久固定颁奖地点,水晶晶南浔自此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结下了更深的羁绊。
早就听闻全国最有名的毛笔就是出自湖州的湖笔,南浔区的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善琏的湖笔制作技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羊毫制笔,都是纯手工完成,工艺非常复杂,共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湖笔的制作技艺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传承下来,这不仅仅是一支毛笔,也是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因此,选几只南浔湖笔带回去馈赠友人是不错的选择。
┄┄
入夜后的南浔古镇,水上的乌篷船往来穿梭,不疾不徐,街上的游人越来越少,不慌不忙,走在石板老巷,寂静清冷是南浔最美的时刻,而静默独行是阅读南浔最好的方式。没有了喧闹,南浔顿时变得古老凝重起来。
闲庭信步随人意, 寻觅诗意夜未央。坐在河水边感受耳边吹过的夏日晚风,目睹江南独有的迷人暮色,才明白为什么古人钟爱江南。不期然间,已经走进了历史,待那木船悠悠然从小河摇过,思绪也被摇得很远很远。
春花秋月,岁月蹉跎;看着石桥上来来往往,有谁能长久地停留呢?又有谁,能永恒成故事里的风景呢?犹如面前穿过古镇的河水,静静悠悠,经年累月。不禁感慨:我在看风景,风景里的那些人,也在看着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终究谁又是谁的风景呢?
桨声欸乃,魂牵梦萦。一千七百多年的运河光阴,见证了一个纯粹的江南。远近相宜、浓淡恰好,这是南浔质朴的心扉。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水晶晶南浔,是中国江南市镇的一个经典缩影,也是一段启迪后世的华彩乐章,她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乡愁。
若问江南在何处,一路南寻到南浔。
今天,南浔的高铁站刚刚开通,从此南浔不在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