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部长篇大散文尾声的标题,已时值岁末。从火热的盛夏走到寒冷逼近的冬季,在我心底始终燃烧着一把红色的火炬,它是我用文学去关照社会的原动力,我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份激情深感幸福。
2024年9月初,《跨过鸭绿江——寻找记忆中的卖花姑娘》的独行万里路长途跋涉采风已接近尾声,为兑现曾与百岁父亲生前的约定,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我毅然决定继续“我的长征”,向着中国革命圣地——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出发。
旅途伊始,我的眼里饱含泪水。10年前,我们兄妹3人陪当时已90岁高龄的父亲南下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当列车经过贵州六盘水时,老爷子目睹贵州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动情地对我说:“你这个当记者的,应该抽时间到红军长征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城乡去做一些深度采访,以文学的形式反映革命圣地所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老爸,我一定会。”近些年我也到过贵州多次,但一直未兑现对父亲的承诺。
2024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上,在成都的一阵秋雨中,我一个人背起行囊,坚定地向雨中走去。
我乘坐成都至遵义的高铁,于傍晚时分抵达贵州遵义。走出遵义高铁站,我看到华灯初上的遵义城,行人逐渐多了起来,街道两旁的商家顾客进进出出,各类餐馆生意火爆。不一会儿,我乘上了滴滴出租车,颇有人间烟火的遵义城夜景从我眼前一掠而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晚我入住早在网上预订好的酒店,放下行李,泡上一杯咖啡慰劳自己,遥想着90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25000里的伟大长征,经历了600余次战役,1936年10月胜利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今天,当我带着父亲10前的叮嘱和祝福走进红色之城,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老父亲就在我身旁,我陪他徜徉在这座红色之城,一起走进遵义会议会址,一起观看中国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重温革命岁月。
《伟大转折》以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了中央红军官兵在血战湘江后,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胜利北上的故事。该剧成功地塑造了红军指战员韩连长、报务员小露、卫生员小华佗等艺术形象,以全新的舞美理念,运用全息幻影技术,亦真亦幻地再现历史,史诗般地讴歌了遵义会议精神。尤其是我坐在剧场的第一排座位,身临其境地带入感,使我仿佛与红军官兵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一起经历着与敌军的激战,一起手挽手冒着暴风雨艰难前行……这样看戏,是我少有经历过的。
遵义会议,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遵义,许多游客都会去观看中国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今天,当我们重温毛泽东主席当年所作的充满革命豪情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不由地被伟大领袖写下的这悲壮激越的诗句所深深感动。娄山关大捷,是遵义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伟大转折、确立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发展道路后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遵义会议结下的丰硕圆满之果。《伟大转折》发出的历史之声和人民之声,将长久地回荡在神州大地。到此,《跨过鸭绿江——寻找记忆中的卖花姑娘》(尾声)已写到结尾部分,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回望一路走来的近2个月的“独行万里路”,我有太多的思考和感动。
“跨过鸭绿江”,是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保家卫国不惜以血肉之躯英勇抗击侵略者,捍卫世界和平的壮举。
“寻找记忆中的卖花姑娘”,是50后、60后这一代人,寻找激情年代特有的革命情怀,去追忆无法忘记的红色岁月的精神向往。
或许,这样的“寻找”在形式上已看不出什么结果,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寻找的结果已经开出绚烂的花朵,并成为一种永恒的红色情缘,伴随我去追逐生命中的这份纯粹的真情,寻找到在奋进新征程中新的精神支撑——强大的中国力量。
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时,我有幸邂逅一位四川绵阳安县人解大哥,他是志愿军烈士的儿子,新中国同龄人,比我长好几岁。因我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曾插队安县农村当知青,于是与解大哥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自然彼此间交谈起来就很随便了。解大哥谈起他的父亲在其3岁时为保家卫国牺牲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仍泪湿两腮。
后来,我才了解到解大哥是军人世家,他的爷爷是一位老红军,曾参加过25000里长征,其生前身体内还留有几块敌人的弹片,他自己曾是一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现在他的儿子还在西部战区某空军部队服役,是一位开歼击机的飞行员。听到解大哥的这些家庭背景,我不由屈指一算,真了不得!解大哥一家4代人都是军人,这是怎样的一种血脉和情怀的传承啊!从红军长征到抗美援朝,从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再到和平时期强军征程,无一不留下解家4代人的战斗身影。他们的亲人用青春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神圣,保卫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当我与解大哥告别时,他用力地握住我的手说:“老弟,你在我的家乡安县当过知青,安县是你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家乡,我们算是老乡了。”得知我是一名作家,他动情地对我说道:“你去了东北沈阳、丹东采访了有关志愿军的许多人和事,今天又来遵义会议会址采风,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很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中国军队发展壮大的源头,是我们在奋进新征程中继续长征的精神动力。你的此行很有意义啊!”
依依惜别遵义这座红色之城,与解大哥握别于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我踏上了“独行万里路”的归途。
“独行万里路”,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解放军、志愿军,中国军队这些响亮名字的内涵。行文至此,我以一名普通作家的名义,致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致敬值得人民永远铭记的中国军魂!
再见!“独行万里路”我的长征;再见!亲爱的读者朋友。诚谢在我长途跋涉采风的旅途上,为我提供热情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