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月牙塘散记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5-04-17 13:48:09
  • 阅读0
  •   若问圩乡什么季节的月亮最美,当然是秋天,特别是九月初三的弦月,最惹人生怜。夕阳刚刚碎成一片天,沉下西山,蓦然就发现一钩新月,紧随而至,弯如姑娘的修眉,羞涩地俯视大地。此时,夜幕还没有完全合上,村头的树影在微风中婆娑曼舞,水边的芦苇摇曳着纤细的身躯,远山连绵远去。没等你仔细欣赏,它就悄然躲去,丢下几颗星星,朝你眨着眼,仿佛是在嗤笑你:去追呀!

      我们曾一次次猜想它到底去了哪儿,总是不得而知,但村口的那口塘,好像是它的一个影子。因为大人们管它叫月牙塘,清澈、明亮,像极了一弯天上的新月。

      月牙塘在村庄南边。回到老家,驻足休憩。岸边,柳丝垂水,桂花飘香。近处菖蒲碧剑,芦苇生翠。一枝枝丰盈的荷花亭亭玉立,湿地水潺潺,候鸟鸣啾啾。一村繁荣倒映其中,远眺,南山苍茫,与青纱淡抹的云、湛蓝纯净的天融为一体。水清天蓝,清新如诗,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在一个乌风黑暴的夏日,我独自背着书包快走到村口时,远远看见有一柱黑色的乌云,宛如巨龙从天空厚厚的云层中盘旋而下,伸进月牙塘的水里,灵动而圆润,水天相连。这一奇观照片一样印在我的脑海中,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清晰,也让我更加眷念这一湾池塘。

      其实,月牙塘和村庄后面的乌龟稍都有人为的痕迹,一前一后,各自承担着“前朱雀,后玄武”的角色。月牙塘在南,长腰腰,形如初秋的一弯弦月,比乌龟稍多一个功能,在乡村自来水没通的年代,是村庄饮用水的水源地。不像乌龟稍,沟岸畔有家家户户的茅厕、猪笼屋等,大小船只出出进进,装人卸货直通水路大沟——长池。月牙塘前只有各式各样的水跳板,清清爽爽,且一律禁止洗刷粪桶等污秽之物,违者会遭人呵斥。听二叔说,过去规矩更重,月牙塘是禁塘,连捞塘泥等农事活动都不被允许。后来我在《家谱》中果然找到相关记载,其一议曰:“村前明塘,永禁泥料……倘有异姓强取者禀官严治,本姓者通公议罚,钱一两,酒二席,断不姑宽。”二叔说,月牙塘有一年清塘,光乌龟就捉了几桶。原来,村子一直坚守着规则,连鱼都不准捕,自觉构建了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

      如此,月牙塘一年到头干干净净。村民就在这儿取饮用水、淘米、汰衣服。

      当然,我们小时候是可以在塘里游泳、打水仗的。割草回来,肯定要到塘中泡一下,让它帮我们平复疲劳;父母睡午觉,我们自然结伴偷偷去划水,大家在这里比赛扎猛子、踩水、跳水……整个夏天,它都是我们的快乐之源。

      塘的南岸有一丛芦苇,夏天葳蕤的苇丛下常常栖息着一些杂鱼,有人悄悄放下鳜鱼笼子。一次,我们游到芦苇丛处,发现了一只不知什么人偷放的笼子,大家把笼子抬起,还真有一条鳜鱼。小年眼疾手快就摸了进去。哪知鳜鱼有鳍刺,毒性大,他也是没经验,被鱼鳍扎了虎口,一只手很快肿得像成熟的桃子,疼得直蹦直跳,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回了家。我们远远地听着他在家大吼大叫,吓得一直不敢进村子。有人吓唬说:“你们把小年的手弄残了,小年的奶奶正四处寻你们算账呢!”

      记得那天,我赤膊靠在树荫下,望着水面被风划出的一道道波痕,呆呆地想着如何让它恢复水平如镜……不知不觉,大家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太阳偏西,小年居然甩着两只手朝我们走来。我端着他渐渐消肿的手问:“不是说你的手废了吗?”他用手一揩流下来的鼻涕,笑着说:“我奶奶叫我撒了一泡尿,在手上揉了一会儿,睡一觉,醒来就不疼了。哈哈,真是金尿!”

      大家都笑起来,随即高高兴兴地到塘边帮他找裤子。

      月牙塘的东梢头与夏家塘相连,有一条宽宽的坝埂相隔,坝埂两侧栽着圩乡常见的老杨树。夏天,生产队里的两头老牛喜欢在塘边的杨树下待着,引来一群牛虻。老牛走后,塘边的水里便漂浮着一群群的餐鱼。我们常在这儿钓餐鱼玩儿。

      夏天的傍晚,坝埂是乘凉的好去处。太阳还没落山,有人就拎一桶水,把坝浇湿,各家各户的竹床在两侧一字排开。入夜,沟岸边萤火虫一闪一闪,芭蕉扇啪嗒啪嗒,躺在竹床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常随着老人们的故事,想象着遥远的星河里到底住了哪些神仙。夜深人静,坝埂上就会传出一片鼾声。

      一次,母亲突然听到竹床下有呼啦啦的声响,借着星光发现一只老鳖从夏家塘正翻坝埂往月牙塘爬。也许这只老鳖觉得月牙塘环境更好,抵不住诱惑,三更半夜选择“跳槽”。

      村里的老人们还常常提起我三虚岁时在塘边“救人”的事。一天,我和我的同龄玩伴福林一道在水边玩耍,不知什么原因他掉进塘里。当时,我们处于走不稳也说不清楚的阶段。我急得连滚带爬向大路走去,恰巧章川爷爷从这儿路过,我就拽着他的裤脚大哭。他俯下身子问:“小家伙儿,拽我干什么?”我又是一番咿咿呀呀,拽着他往沟边走。那天,章川爷爷也是好心情,就耐着性子跟着我来到塘边。他顺着我的手指看见水下有一红色的小兜兜,再定睛一瞧,原来是一个小人。他赶紧跳进水里把小福林捞了上来。章川爷爷视力有点儿差,此事发生后,大家戏称他“火眼金睛”。其实,人生的拐点也就在刹那间,就像夏天的天气,风暴雨晴的转换,也在不经意的片刻。这也是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珍惜当下最充足的理由。同样,对于这一汪碧水,我们也更有充分的理由去呵护它。“人的命脉在水”,圩乡的灵气也在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村庄的灵魂就在这一池清澈的月牙塘水。

      上班的第二年,我们学校积极筹备参加第一届全乡小学生运动会。校长任命我为总领队。我和几个青年教师一道,一个班一个班地层层选拔运动员,每天清晨带着这几十位参赛学生在月牙塘边的垾子里跑步,增强体能。圩乡的清晨,露水浓浓的,巴掌大的棉花叶子上,翠绿的稻禾上,清莹莹,铺天盖地,闪耀着亮晶晶的光芒。偶尔抬头,弦月还悬挂在西边的天空,仿佛天穹上的一只眼睛,远远地洞察着这块土地。脚下的路就是月牙塘的塘埂,虽坎坷不平,却贴地生长着一层密密的芭茅草,绿茵一片,草尖上也顶着一颗颗露水,朝霞一映,像一粒粒珍珠闪烁着亮光。这就是我们晨练的跑道。埂下的另一边就是月牙塘,水中飘荡着闪着金边的白云,一片片,一眼万丈,深邃却又如棉朵般温暖。我们在这样的跑道上高高低低地跑,十分兴奋。有时,“一、二、三、四”,整齐而有节奏的口令响彻田野,惹得整齐列队在电线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鞋子沾湿了,也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

      那届运动会上,我们一炮打响,在全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月牙塘便成了我心中的福地。

      然而,曾几何时,圩乡传统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溃破。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如蝗虫般袭来。劳作模式的改变,致使沟渠淤泥长期得不到清理。道路建设造成圩内路通水断,水系不畅。水乡的水发生了质的变化,自净能力越来越弱。终于,曾经的“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船行水上碧波荡漾,水草之间鱼虾嬉戏,成了遥远的故事。圩乡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环境危机,浊水盈渠,臭气熏天,守着一圩水却无水可用,暴露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生活在圩内的居民出现一些过去从没见过的疾病。月牙塘的水出现混浊之态,仿佛人至暮年呆浊的目光。

      斜月悬挂西山,虽历经千年万年,应该还是一如初映月牙塘时的模样,明亮静洁。时光荏苒,代代相传,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他们都没有让可爱的月牙塘留下一丝污浊。如今,我们同样沐浴着这明亮的月光,面对的却是不一样的水情。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人们意识到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共识。说干就干,围绕“打造圩乡生态湿地”的目标,清淤、畅渠、截污、休渔、种草,综合发力,工程类措施、生态类措施一并实施。一百多条沟渠上改坝为桥,畅通了水路,呈现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江南水乡风光。上游管家渡建起进水闸,外河清澈的江水犹如长龙穿过那宏阔的涵闸,澎湃而入,由一股源头活水分溢成涓涓细流,漫延至每一道沟、每一口塘,像清道夫般更新着原有的水体,缓缓地来到下游的海港角陡门,从这里又以全新的身姿融入滚滚的江流。堤管会也由防汛冬修为主,及时切换到水质综合管理和水利兴修并重,在圩内设立水质监测点,按照最低警戒水位和最高警戒水位,加强内外河水的交换。圩内出现了百水畅流、百桥争辉的景象。在每一个村,以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养殖结构调整也得到大力推广,人们肆意向自然索取的欲望得到一定控制,植草、投螺、低密度的养殖成为水面承包的主导模式。

      于是,圩乡的水质一天天好起来,像一位痊愈的病人逐渐恢复昔日风采。春风轻拂的月夜,荡舟水面,天上的星星又会跟着你一路闪烁进它那水中的梦乡,波光粼粼的沟渠中不时传来阵阵蛙鸣,还夹杂些许芦草的芳香。

      我觉得我也应该为月牙塘做一点儿事。于是,在一个春天,柳树刚吐新芽,桃枝才挂上一缕嫣红,和煦的春风里,我把在城郊小荷塘种植的几截莲种挖了回去。塘水微寒,撑一只小船,穿一件雨裤,把几节洁白的莲种裹上泥,种进塘里。我想让它来陪伴芦苇、菖蒲,一道净化这有些富营养化的塘水。

      塘水微漾,心里便有了一份希望在水下安静地生长。

      这一天算是“清塘引水下藕根”,接着便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菡萏发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直至“冬荷枯残听细雨”……我几乎每半个月就驱车回家看一看,感受它每一个时节在这月牙塘所书写出的不同诗篇,每一个时刻都是那么令人神清气爽。尤其是夏日的荷花,很美,独占月牙塘每个清晨的生动风韵。一朵荷花,就是一个莲蓬,三五天就成熟了,暑夏采莲,便有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诗意。

      月牙塘在我心中又呈现出儿时的活力。

      夕阳斜照,我伫立月牙塘的沟岸,倒影迷迷散散地在碧水之间。脚步走过的地方必然留下脚印,微风吹过的树梢一定有树叶战栗。半生昂扬地走过许多条道路,去过无数远方,只有来到这月牙塘旁边,才发现我居然还有如此清晰的倒影。此时,这片倒影就是我灵魂的憩息,她让我的身心溶入了这汪碧水,一刹那,连我夕阳映照下的身躯都透亮起来。

      塘边传来青蛙的“呱呱”声,这声音仿佛一下子又化作一行白鹭从芦苇丛间蹿飞出去,一只、两只……渐渐地闪现在远处,像一个个白点,消失在金色的天边。

      难怪古人看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有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心思。此时,我也有了这份尘念。

      我执念于这一湾月牙塘应该永远清澈、洁净,在茫茫的俗世中澄去喧嚣的尘埃,锃亮如铜镜,与月光辉映,同夕阳下袅袅升起的炊烟一样,始终在村庄前,伴一缕乡愁缥缈。

      我也期望圩乡如月牙塘一般的烟火塘,都能遍插荷莲,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审核人:站长】

        标题:月牙塘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408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维维安维维安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771
      • 获得积分:32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39.105.98.*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