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气清景明,故谓之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在清明的前几天,3月28日晚,初中班长微信分享了湖北鼓王邵丹创作的视频号《妈妈借米》。视频再现了当年不借米吃不成饭的艰难时岁:一个月里硬有七八天不借米,屋里就吃不成饭,母亲端起搪瓷脸盆,左右邻居四处借米,有的把门关,有的翻白眼,有的放狗子赶,还有的甚至骂翻天......
曾经借米度日的艰难岁月,被恩施大嘴哥演绎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清明时节,触景生情,我想起了我母亲平凡又伟大,一生艰难困苦,极其不易。母亲两年前,突发脑梗,饮食起居诸多不便。巧的是,刚好班长的父亲前几年也脑梗了,瘫痪在床,生活全得人陪护。也许这个缘故,才夜半把视频号《妈妈借米》的感同身受分享给我。
《妈妈借米》,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母爱深情。
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台湾拍摄的弘扬母爱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曾轰动台湾、大陆两岸。这部电影是那一代年人无法抹去的永恒记忆,成了那个年代里人们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学校组织包场观看,不少人眼泪稀里哗啦。票窗口、告示栏剧院门口、零食商品的小贩摊前,都有善意提醒——请自备(购)手绢。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揩眼泪的都是反反复复用了洗洗了用的手绢(又叫手帕),没有现在一次性的纸巾。时世艰难,一场母爱却久久不忘铭记于心。
《妈妈借米》,让我想起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一篇篇传世美文。
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北伐未竟,病逝五丈原,一生鞠躬尽瘁,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诸葛亮临表涕零、积劳成疾,应长歌当哭。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李密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忠孝难两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终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为由推辞了晋武帝的召唤。李密拳拳忠孝之心,应长歌当赞。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韩愈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堪称祭文中的千年绝唱,当传诵不衰永垂不朽。
《妈妈借米》的泪奔情景,让我想起了1994年拍摄的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刘欢《哭诸葛》感人肺腑场景:
苍天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与秋风
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情愿以死,换他的生
......
刘欢那一声声悲凄的歌声,回荡山谷,久久未绝,使天地为之动容,使日月为之黯淡,使山河为之流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秋风五丈原病逝留遗憾,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显忠诚,诸葛亮之人格之情怀,当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斗转星移,世事变化。曾几何时,物质、排场、攀比、虚荣,潜滋暗长,味儿开始变了,变得越来越形式、越来越漠然、越来越利欲熏心了。
我常常想,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为什么心很近情很真?而今吃穿不愁的年代里,却物欲来而真情逝?物欲盛行了,要啥有啥的年代里,人却心浮气躁。为了蝇头小利争来夺去,为了些许好处勾心斗角,为了碎银锱铢必较,蝇营狗苟,趋之如鹜,利益至上,人情冷漠。我常常想,是不是物质富有了把人心占满了挤走了真情?欲壑难填啦。
2014年重庆85岁老母亲在年关的时候,四个儿子相互推诿不管,老母亲在屋外寒风中哆嗦着,一直呼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喊了半宿,儿子一直没出现,最后被活活冻死。母亲被冻死,四个儿子无动于衷,禽兽不如啦!孝道之不存,何谈人心、真情?抛父弃母,不行赡养老人之事,一直诉状,对簿公堂,不孝子孙,又何止这一波呢?
清明时节,又是扫墓祭祖、思念先祖的好节令。不知何时,对逝者的哀悼,味儿开始变了,变得越来越形式,越来越虚荣,越来越离谱了。
逝者长已矣,愿逝者安息。死者为大,毋庸置疑。然而,现实却是南辕北辙了,对死者的哀悼,往往更多的是讲排场,做给活人看。亲人逝去,场面热热闹闹,载歌载舞,犹如搞大型庆典一样气派非凡。跟亲人溘然长逝的痛,毫不挨边,跟猝不及防到来的丧亲的伤悲心情,极不相称。原本,放放哀乐,以寄哀思,才是本来该有的氛围。于丧亲悲伤之际,大讲排场,乐队几天几夜载歌载舞不停息,烟花、鞭炮震天响,何来安息?何来哀悼?更为甚者,花钱请乐队代哭丧。哭一次主人给一次钱,乐队为钱而哭,为钱而装模作样地哭,一哭一顿首,貌似很伤心悲戚。为钱而哭,何痛之有?意义何在?
庄子“鼓盆而歌”,跟时下大兴乐队哭丧,是迥乎不同的。庄子妻子死后,庄子坐在门口敲着盆唱歌,“鼓盆而歌”由此而来。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生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如同四季更迭一样自然。“鼓盆而歌”是庄子对妻子死亡的接受,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清明,惟愿世间清清明明,气清景明,风清气正,万象生机。对逝者的慰藉、尊重,琼瑶的观念可圈可点。2017年,台湾79岁高龄作家琼瑶,给儿子儿媳写信叮嘱:
一、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来悼念我。
二、将我尽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让我归于尘土。
三、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烦别人,更不可麻烦爱我的人——如果他们真心爱我,都会谅解我的决定。
四、不做七,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我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为我早已不存在。何况地球在暖化,烧纸烧香都在破坏地球,我们有义务要为代代相传的新生命,维持一个没有污染的生存环境。
五、不要在乎外界对你们的评论,我从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不要“死后哀荣”!后事越快结束越好,不要超过一星期。等到后事办完,再告诉亲友我的死讯,免得他们各有意见,造成你们的困扰!
好一个真性情、通透的琼瑶,如此不做作、不形式、不虚荣,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真正的气清景明、风清气正!!
清明时节寄哀思,慎终追远,扫墓祭祖、缅怀先烈,正当其时。逝者长已矣,愿逝者安息、长眠!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