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宛如一条灵动的碧玉丝带,缱绻地穿梭于八闽大地的脉络间。它陪伴我在军营与地方度过了近五十载悠悠岁月,以澄澈如练的水流滋养着这片丰饶的土地,孕育出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绽放着无尽生机。当下,再领略闽江的春天时,我心中便诗意涌动,遂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七绝诗:
闽江水暖漾春波,柳岸花娇映绮罗。
风拂繁英香满径,山川焕彩韵情多。
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恰似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闽江春天那扇绚烂之门,让我得以尽情沉醉于它的温柔怀抱。
当春风如纤手般轻柔拂过闽江江面,丝丝寒意便如残雪消融般悄然隐匿。闽江的江水,仿若最敏锐的季节使者,最先感知季节更替,变得温暖灵动。潺潺流水声,似大自然用灵动音符谱写的春之乐章,清脆悦耳,恰似春天的天使温柔的呼唤,唤醒了沉睡一冬的万物。悠悠江水,承载着岁月的沉淀,润泽着两岸每一寸土地,宛如一位无私的母亲,默默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江水回暖,岸边的花朵仿佛被春之精灵轻吻,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热烈张扬,释放着生命活力;粉的如霞,柔和浪漫,洋溢着羞涩甜蜜;白的若雪,纯净圣洁,散发着超凡气息。五彩花朵争奇斗艳,将闽江两岸装点成仙境。
闽江两岸,不仅有娇艳的花朵,更有世代依江而居的勤劳人们。闽江,于他们而言,是慈爱的母亲,是灵魂的根脉,是生活的源泉与精神的寄托,也让我这个外来客感受到“日久他乡即故乡”的亲切与温暖。春日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入闽江的怀抱,感受着它的温暖与花香。孩子们嬉笑奔跑,银铃般的笑声在江风中回荡;老人们静坐在江边长椅上,沐浴暖阳,脸上洋溢安详;年轻人三两成群,漫步江边步道,步伐轻盈矫健,谈笑间满是青春活力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身影成为闽江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闽江的春天,不仅是一场自然的盛宴,更是闽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沿着江边漫步,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景观相互交融,似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那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历经岁月的风雨洗礼,依然傲然伫立在江边。它们好像沉默的智者,见证了往昔的沧桑岁月,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如江边那座古朴典雅的古亭,曾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风雅之地,留下诸多描绘闽江美景与人文风情的传世佳作。在这里,他们以江为墨,以笔为锋,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而现代化的桥梁和高楼大厦,如璀璨的明珠点缀在两岸,展现着城市的蓬勃发展与无限活力,它们与古老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闽江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新旧交融间,闽江文化如陈酿的美酒,愈发醇香浓郁。每逢春日,江边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同一场盛大的文化嘉年华。诗词朗诵会上,朗读者们深情地吟诵着赞美闽江的诗词,声音抑扬顿挫,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个诗意盎然的世界,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闽江的魅力。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闽江的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闽江文化的瑰宝。
民俗表演中,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演员们动作矫健,龙狮飞舞,寓意着驱邪避灾、祈福纳祥,那欢快的锣鼓声仿佛是春天的赞歌,敲打着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剧表演韵味十足,作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她融合了福州方言、民间音乐和传统表演艺术,其独特的唱腔婉转悠扬,精美的服饰色彩斑斓,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闽江流域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让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如今,江边的创意市集成为闽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市集上,特色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仿佛是艺术家们精心雕琢的珍宝。手工绘制的闽江风光折扇,画师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闽江的青山绿水,凝聚着创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热爱;精致的软木画,以独特的技艺展现闽江两岸的建筑风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软木画起源于清朝,是福州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软木为原料,经手工雕刻、拼接而成,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
文创产品也别具匠心。印有闽剧经典角色形象的书签,将闽剧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以闽江为主题的拼图,让人们在动手拼凑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这些创意市集,不仅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展示与传承技艺的平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也以新颖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让古老的闽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如传统技艺后继乏人、文化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创意市集借助网络等现代手段走向世界,成为外界了解闽江文化的新窗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使闽江文化如四季常青的榕树一样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但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保持闽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闽江水暖漾春波”,这是闽江春天独有的魅力,是八闽大地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的象征。它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美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土地赋予的一切。愿闽江的水永远清澈如镜,花永远艳丽多姿,人们的生活永远幸福美满,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