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昔日鄂豫边界一个书香村逐步繁衍扩大,纷纷走出贫瘠的故乡,成为工农商学兵众多家族的分支,以至于如今再回到故乡,往日肩扛锄具,扶犁呼牛,耕田犁地,田埂读书的身影不见踪迹。
考虑机关党办李书记安排征文任务,联系上午在光化师范考试,谈谈我们家风家训典故,供大家分享。
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今年,寒食节,我们一家与大哥一家、三哥一家回老家祭奠祖坟时刻,我脑海显现出小时候耕读的场景:村东头明清四合大院内,祖父挥毫写下:“泰而不骄,正乎内外厚德载物;勤且尚俭,永自春秋书剑传家。”“万卷藏书宜子弟;诸峰罗列似儿孙。”“书中有书,尽看书不如无书;礼外无礼,唯守礼是为有礼。”如此等等,围绕“克勤克俭”“唯读唯耕”主题的,详细给我们一帮发小讲述张氏家族的治家准则。
与其他村子不同,我们属于东西中三个明清四合大院子串联起来,呈现出“九龙朝凤”态势的鄂豫边界书香村落。仅仅我们这一代的祖父、父辈都出现很多教师,而我们下一代东西中三个明清四合大院走出村子的家庭中,又出很多985与211研究生、博士生。
与其他家庭不同,印象中,已故小脚奶奶给我讲述:我的太爷去京城考状元,鸦片烟瘾发作,卖掉书童与家产,我们家彻底衰落了。
不久,太爷病故后,我的太奶奶属于谷城名门周家千金小姐,都带着祖父回娘家。等于太奶奶娘家供养祖父读书习武,成年后返回老家娶媳妇繁衍后代的。太爷兄弟八个,其中安葬太爷与祖父、小脚奶奶身边的都有一个小太爷与小太爷儿子:我喊三爷与小爷的墓地。
古人云:“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小时候,我纳闷为何三爷与小爷特别听我祖父的话?!小脚奶奶讲述过:昔日我祖父带着三爷与小爷计划去井冈山闹革命,走到半路,小脚奶奶拦着,死活不让他们去。原因都是世代单传儿子,“三十亩地一棵苗。”农村农耕时代,靠闺女干农活不行,祖父与三爷、小爷都耕读一辈子土地。
最初,我们家位于村西头,与三爷、小爷属于一个明清四合大院。土改期间,遇到巨雷击倒我们家正房与千年木瓜树后,队里把村东头都不敢住的另外一个明清四合大院分给我们家住。
谈及这个事,涉及吴晗夫人亲表姐,我喊姑太太一个典故。据小脚奶奶生前讲述:姑太太与吴晗夫人等,都在当时郧阳中学读书,都跟着闹革命,她将家里地契卖掉,把他父亲活活气死后,棺材放在明清四合大院。因此,解放后,谁家分到这个明清四合大院,不是家里无缘无故死人,都是残疾。
“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拥林千顷,眼底苍浪方悟种德若种树;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作文即作人。”队长将这个要命的宅子分我们家,目不识丁的小脚奶奶正要讨要一个说法,正在教孩子们读书的祖父,立刻打断她的话:鬼神不会缠读书人家庭的,一定会保佑读书人!从此,村东头三伏天吃狗肉,拿起菜刀追赶媳妇的汪家,发小黎明的父亲,受祖父读书感染,脾气也好起来了。
房后,几乎天天不是少林拳,都是武当棍的“大眼”“小眼”等个个家庭开始读书起来了。如今,他们后代出不少名校高材生。
等我八岁离开村子前,印象中,我们老家村落掩映于水树之间,房前,各种果树,婆娑积翠;房后,属于队里林场。户户秉承“勤俭持家,耕读事业”的家风,虽然都是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的是稀粥咸菜窝窝头,却省吃俭用,想方设法攒钱供孩子们读书考大学。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勤奋劳动,精耕细作,向地里要效益。如今,昔日村落走出村子家家后代,能够靠勤俭和智慧积累财富,创业发展,使家族财势不断壮大,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啊!
二“雅言不外诗书礼,家教无非孝悌慈”
步入老家,青砖黑瓦马头墙连绵成片,雕梁栩栩如生,门窗四方周正,飞檐翘角欲与天公试比高等,童年场景消失,而家族历来传承“守清白之家风、承诗书之旧泽”的耕读文化,尚文重教,注重人文精神依旧存在。
证据之一:寒食节,回老家祭奠祖坟,意外发现村里土地平整,并没毁坏祖坟,而且村民很小心地把古碑迁移安全地方,还按民俗烧香祈祷先辈们安息。实际上,这个细小的举动背后,都是村里除按传承我们张家“和”“孝”“规”“学“义”为核心理念来为人处世的诗礼耕读之风。
证据二:“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如此等等,昔日我们老家村落书香门第的匾额、祠堂楹联等墨迹,换成如今家家户户大门口的对联,这些家风家训的故事口口相传,处处书写着耕读文化的气息。
现在,我们姊妹七个都是党员、都是党政机关干部与教师,个个品行端正,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后代都是研究生学历,而且都在大城市工作。实际上,这都是“书香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是对“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最好诠释。
“耕读”是传家的根本。而充满智慧的诗书礼传统文化典籍,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类积累下来的宝贵知识财富,正是通过读书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如今,年过半百后,意识到要想活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恬然于心、独立于世,必须读书。不读书,都不知道要本本分分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重要性。不读书,都不知道“敦、厚、退、让”等传统礼仪道德。不读书,更不知道说话要谨慎,饮食要节制,更无法树立高洁的行为准则,写出以文载道的传世文章。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就是我们家风家训,它让我们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
结束征文时刻,我希望不仅仅我们家应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更希望其他家庭也如此。如此才更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实践本领,走出家庭小圈子,走进广袤田野,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襄阳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历:张俊杰,笔名千里汉江、红盾文秘战士。男,汉族,1971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1992年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参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线文秘工作;1998年在老河口市委从事组织科工作一年;1999年至今一直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线从事文秘工作。2003年取得自修武汉大学法学本科学历。迄今一直供职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局,曾被求是理论网、光明网、荆楚网、长城网等十大媒体评为特约时事评论员,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现为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