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东边天际朝霞滿天,一片绯红,街道上的路灯刚刚熄灭。街上,赶早市的人们开始走动,三三两两地往不远处的农贸市场走去,要买刚上市的新鲜蔬菜。
街边上的一个房门打开了,一位老人走出来看看,也许是看到地面上散落些树叶了,于是,走回房子,从里面拿出一个扫把,就从门口扫起地来,一边扫还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唠唠叨叨的,也许是埋怨那些树叶,落了扫,扫了又落,无穷无尽,害得她看见了心烦,不扫不快。老人动作不那么利索,但扫得很认真,一点一点的,生怕漏掉了地上的一片树叶。
一个赶早市的中年妇女走过来,对老人说:“老奶奶,您起得这么早啊!“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明白。早上起来,看见地上落下树叶,我把它扫一下。”老人望了望中年妇女,中年妇女笑笑,向前走去了。扫了一会儿,老人把门口偌大的一块地方扫干净了,远处,穿着工作服的清洁工人正往这边街道扫过来,她也毫不理会。
这位老人家是我妻子的老妈妈,一位百岁寿星,今年,她早就年过百岁了。早上起来扫地是她例行的动作,老人睡得早起得早,儿子儿媳孙子们还没起床,她早早就起来了。她身体还算硬朗,能走动,眼晴还能认得人,耳有点背,大声地对她说话就能听清楚。她爱干净,爱干活,容不得一点肮脏,起来后,看见家门前街边上的景观树落下了几片叶子,她就要认真地扫一下,或者是躬身捡拾干净。左邻右舍的人们天天看在眼里,非常熟悉她每天扫地的动作,就连经常路过的人们也知道有这么个一大早就在街上扫地的老奶奶。
地处海南岛西北角濒临北部湾的临高县,历来是长寿老人聚集的地方,那片土地平坦肥沃,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好水好地人长寿,临高大地上从来就不缺耋耄老人,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就曾下旨在临高县三省村为一对德高望重的乡村百岁夫妇树立了一座寿门坊,以旌表夫妻俩长寿百岁,德高望重,儿女成才报效国家,此事一时闻名遐迩。
2018年,为了弘扬临高县长寿之乡的传统文化,我和县文体局的同志一起走村串户,收集全县213名健在的百岁寿星的材料,编辑了一本《临高百岁寿星》出版发行,为百岁寿星们树碑立传,这其中,就有我这位百岁寿星丈母娘。
俗话说,家有一老犹如家有一宝。她老人家历经百年风雨,历尽沧桑,见多识广,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还好,老人家好运气,赶上了好年代,和世人一道乐享幸福时光,年届古稀之年,儿女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辈人滿怀孝心,都想方设法为老寿星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老人也在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下,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子子孙孙们在县城省城工作,安家县城省城,各忙各的活。好久以前,尽管老人家故土难离,留恋乡村的熟悉环境和众多妯娌的融洽亲情,但是,为了给老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生话养老环境,家人还是把老人家接到县城小儿子家。后来,小儿子他姐我妻子退休了,主动把伺候老妈的事给揽了下来,以便让弟弟弟媳以及哥嫂更好地干好本职公事。
伺候百岁寿星老妈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妻子一天四趟来往老妈住地,热饭热菜没一点差错,梳洗陪伴让老人开心。如此的体贴让寿星老妈一天到晚笑口常开,以致后来竟发展到时刻也离不开这个宝贝女儿了,老人时时刻刻把闹钟揣在手里,宝贝女儿稍为迟到了一些,就指着闹钟说,你又迟到了,有时,有事才离开了半天就直嚷嚷:“你去哪了?这么久都没见你。”以至于这宝贝女儿哪儿都不敢去,生怕老人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受寂寞。在省城生活的女儿们隔三差五的带着子子孙孙回来看望老人,那个乖巧伶俐调皮的三岁小曾孙女在曾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一个劲的亲吻,惹得大家笑声朗朗。“摩羯”台风袭来,在远方工作的孙子一次又一次的打来电话说,要把奶奶带到最安全的地方,随着台风不断肆虐,孙子又来电问奶奶有没有危险……一片片爱心,一份份亲情,老人家也许感受得到,也许感受不到,总之,她是一直身处浓情蜜意的幸福之中。
家有百岁寿星,有伺候老人安度晚年的种种琐事,更有百岁寿星带来的种种趣事。
老人在百多年时光里,经历过日本鬼子侵略暴行,多次被抓去当苦力,忍饥挨饿,遭受虐待,受尽折磨;经历过解放大军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被地下党组织起来支援解放军,接受过战火的考验;经历过解放初期艰难困苦,参加合作社,艰苦奋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经历过生产队时期的战天斗地的热潮,并由于思想积极向上,工作能力突出,被推举担任大队妇女主任,练就了一口好口才,给众多乡亲留下好口碑;经历过改革开放后农村一天天富起来的喜悦,从吃不饱穿不暖,一步步走向丰衣足食,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这些所见所闻所经所历一桩桩一件件珍藏在老人的心里,年老时,她喜欢时不时把这些像电影镜头一样的件件往事说给后辈们听,七八十岁时,她讲得头头是道,后辈们听得津津有味,年届百岁时,年老记忆力明显下降,有时,她迷迷糊糊地起床,也不知道是天要亮了还是天要黑了,但那些往事一点也没忘掉,只是有些混乱而已,从她嘴里出来的往事就变得唠唠叨叨,有时甚至是想到哪说到哪,颠三倒四,倒有点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了,这是她的偏爱,她总是讲得那样有滋有味,那样乐此不疲。看到现在吃穿不愁,美食满桌,漂亮衣服满箱,她会说起当年累死累活也吃不饱穿不暖的往事,说起那一次饿得两眼昏花,差一点就没命的可怕经历;看到遍地平坦的水泥路和路上奔驰而过的各种各样车辆,她又说起当年人们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艰难爬涉的件件往事……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后辈们都非常理解老人家,从未以什么理由责怪老人讲起往事时的唠唠叨叨,非常理解老人家的性格和嗜好,静静地听她无休无止地讲,让她应说尽说,老人家高兴,后辈们也高兴,尽情发泄,有利于老人家的身心健康,后辈们也得到许多乐趣,老老少少,皆大欢喜。
老人家在饮食上有个特别之处,爱吃干饭。没牙齿的人偏偏要吃干饭!说起来别人会有些惊讶,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事要是搁在年轻人身上,倒没什么,她可是个百岁老人!有时,有些事情耽搁,让她吃稀饭,只见她用筷子慢慢地把饭粒扒到一边,饭水留一边,饭粒是饭粒,饭水是饭水,泾渭分明,接着,她只扒饭粒吃,饭水一点也不喝,说是多喝水多拉尿,烦人。都知道医生在科普里说,平时多唱水,有益于健康,可是她老人家就是例外的一个,一年四季不喝饭水,不喝汤,不喝开水,只是偶尔身体不适时吃药要用开水送服才不得已喝些水,否则,跟水一点也不沾边,然而,老人家却从来没因少喝水而影响身体健康,这是不是颠破了医生关于养生和健康的科学道理呢?我们不得而知。
老人历来勤俭节约,听说是从年轻到现在,从未亲手拿钱去买过东西,说是舍不得花钱。老了,子子孙孙给她的什么压岁钱、红包、这钱那钱,她都放在她那老布袋钱包里,一刻不离地带在身上。她喜欢钱包鼓鼓的样子,一摸到钱包鼓鼓满是钱,脸上就露出高兴的神色,人一坐下来,就把钱包打开,认真地一张一张地数钱,数钱时,眉开眼笑,喜上眉梢,一副开心的样子。有时,她悄悄地把一些钱藏到衣服里、被褥里,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健忘,只知道钱包瘪了一点,却记不起把钱藏到哪去了,待到家人给她收拾衣服被褥时,时不时会掉出钱来,让大家一阵好笑。
老人家虽然“吝啬”,舍不得花钱,却喜欢给子子孙孙送红包。春节到了,她让儿女买来一大堆红包袋,大年初二,她知道子子孙孙要给她拜年,一大早就认认真真地包起红包来了,那股认真劲头让人忍俊不禁。那天,大大小小的后辈们最开心的事是等着接家里百岁寿星的红包,沾一沾百岁寿星的福气。只见老人家提着装满红包的袋子,颤颤巍巍地走到院子里,子子孙孙们排成一列长队,等待着接老寿星送的沾有长寿福气的红包。只见她把红包逐个送到每一个儿子儿媳孙子、每一个女儿女婿外孙手里。此时此刻,她心情是如此的愉快,是如此的开心,脸上的皱纹似乎也少了许多。子孙们每接到红包,就大声地给老寿星祝福,或者说“恭祝妈妈健康长寿!”或者说“恭祝奶奶健康长寿!”或者说“恭祝外婆健康长寿!”尤其是,那几个小外孙奶声奶气的祝福声更让大家乐不可支,一时间,院子里满是快乐的笑声,老人家也咧着瘪嘴笑着,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心满意足。去年,“美雷”(临高话,最小的女儿)把这个场面制作成视频,发到“抖音”上,还赚了不少的流量呢。春节送红包如此,她每年的生日也是在如此热烈的送祝福送红包的气氛里度过。她更是善心外溢,把爱心送与他人。
平时,她在家门口坐着,看大街上人来人往的风景,一会儿,谁家的两三个小孩过来了,小孩礼貌地对她喊了声“奶奶好”,她高兴极了,拉着小孩的手,不容分说就塞上一张钱,孩子们高兴地拿钱买零食去了。家里人有时看到她原本鼓鼓的钱包忽然瘪了许多,一下子不明就里,问她,她也不说,倒是街坊们说,看见她拿钱给过路礼貌地问侯她的小孩了。既然如此,就让老人家高兴高兴吧,后辈们时不时就给她钱,让她塞满她那老布钱袋子,让她做自已喜欢做的事,让她做自已高兴做的事。
在家门口的街上扫地是老人家每天必做的“例行”私事,这也是最让家里人“烦心”的事。老人家一辈子养成了爱干净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按照时下的养生专家所说的时髦的老人养生方法,老人动动一下手脚也是益处多多。只是,她一个百岁老人,虽然动手动脚好,但是稍有不小心就会摔倒,一摔倒就骨折,并且是一屁股摔到地上形成的屁股骨折,这样一来,麻烦可就大了,总要让老人在医院里受到好长一段时间的折磨,还要花费好大一笔钱,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所以,家里人都极力劝阻她不要再扫地了,可是,她就是戒不了这个“瘾”,后来家人把扫把藏起来,甚至把扫把丟掉了,也没用,没扫把她就弯腰用手一张一张地捡树叶,然后慢慢地走向垃圾筒丟弃。儿子干脆把门前那些还嫩绿的树枝给砍了,以免树叶掉落,但别的地方会飞来一些纸宵或者树叶,她还是要扫还是要捡,真是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她又因为捡垃圾树叶摔折了屁股骨头,家人把她送到海口市的大医院里治疗,托关系找人,请到了来自上海的名医给她治疗。上海名医真是名不虚传,高超的医术把她这个百岁寿星的骨折给治得日日见好。一天,她疼得直叫唤,她的四女儿趁势对她说:“要扫地就会摔倒,摔倒骨折就要这样遭罪。这次治好了还要不要再扫地了?”老人家一边叫唤一边说:“不敢了,不敢了,哎哟,疼死我了!”其实,老人家这样的“保证”已说过多次,只是,她不“履行诺言”。这次也是如此,出院回家过了些日子,骨折彻底痊愈了,她又“老病复发”了,看见地上的落叶,她又忍不住了。
那天,只见她左看右看,见家人不在左右,就在家门前面偷偷捡起树叶来了。四女儿到来,老人家见到了,不好意思地躲躲藏藏,四女儿见了,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上前对她说:“您说话不算数,是不是想再次遭罪?”这时候,只见亲爱的老妈妈可怜巴巴而又无可奈何地对宝贝女儿说:“真是没办法!我一看到地上的那些树叶,我就心里难受,就非捡不可!”说着,年过百岁的老妈妈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站在妈妈面前认错那样,脸上充满谦意,低声下气地接受女儿的说教。
只是,说归说,做归做,没多久,几片树叶飘过来,她又去捡了,真拿她没办法!就这样,老人家从背着家人偷偷摸摸地扫地,到光明正大地扫地,就这样一直扫到现在。
20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