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三)

  • 作者:豆豆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24 08:14:26
  • 阅读0
  •   聚会花絮

      亲友相聚,有时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画面,一幅群像,如朵朵浪花,看似平凡,却像雕塑,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来这里看看你

      我来海南不久,有一天,在沙市机场工作的邻居刘余三忽然登门。分别多日,好友相见分外亲,就座上茶后,我问:你到海南来出差吗?”答曰:“不,是来这里看看你。”我楞神了,反问:“看看我?”“是的。”而后讲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前几天,沙市机场的曾姐到海南出差,一次聚餐,我在场。曾姐回去后,闲聊时,讲到我在这里看似情绪不是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回家与其爱人议论起这事,放心不下,所以就着忙落荒地飞了过来。

      听他讲述,尽管好似云淡风轻的样子,而我已经心知肚明,读懂了知心朋友夫妇的关爱。相隔千山万水,百忙之中,只为来看个究竟,这,即使同胞姐弟也做不到啊!心潮起伏,虽满腹话语,却哽在喉咙说不出来,只应酬似地连连说着“还好,还好!”强作镇静,别让不争气的眼泪流出来。过了个周末,他就回去了。

      这事过去快三十年了,“来这里看看你”,这原本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情份却字字千钧,重于虚情假意的千言万语。人生在世,除了家人,能结交几个掏心掏肺,真正关心你、爱护你、在乎你的挚友,他们既像保护神,又如一束永久不息的光圈,能无处不在地帮助驱除缠绕的阴霾,让你身心愉悦,幸福安康。

      一杯酒,一碗面

      几年前的一次国庆长假,和海口的玩友我们两家四人,坐轮渡出海游玩。先在北海玩了两天,而后乘车到南宁,在市内坐车走马观花周游一遭,没有停留,换乘火车去往桂林战友家,到达后,已是下半夜三、四点钟了。不想一屋子人还候在客厅,有家人,还有另外的战友二家。

      出乎意料的是,餐桌上除了夜宵之外,还摆着几杯白酒,是七十多度的原液,稀有品种。于是几个兄弟长话短说,碰杯小酌,喝干吃饭,回房休息。那杯高度酒,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意蕴浓厚,连同我们旁观的女同胞,也觉得暖心暖肺。而且无论何时想起,全身都是暖融融、热乎乎的。

      事隔多年,去年的一碗面,也吃出了类似的味道。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去年当兵55周年庆典,我们几家战友约定,于5月8日先在武汉民航大酒店集合,然后去沙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其他几家先到了。我们二人出机场上了的士,已过下午两点。不想出租车司机导航乌龙,把我们拉到了航空大厦,等来来回回折腾到目的地,已四点钟了。

      从下飞机始,彼此间电话联系不断,得知在等待共进午餐,就告诉他们先吃。可到了酒店,几个乡友还候在大厅里,言说不是很饿,晚都晚了,干脆等齐一块吃。把行李放在前台,大伙走到近旁的餐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热乎乎的兰州牛肉面。

      出站口前的惊喜

      2019年9月军运会时,我们夫妇到南方转了一大圈。从沙市回武汉的高铁出站口,惊喜地看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十来个学校同事,小学中学的都有,其中吴老师夫妇调往武汉后,三十多年只见过一次。在校时每天见面不显什么,离别重逢,亲切无比,叙不完的旧情,说不完的知心话,都想挽留那可贵的时间。

      用完午餐,从饭店出来,所有人陪同搭公交,送我们到落脚的地方,交接给朋友,才恋恋不舍地握别。要知道在武汉三镇这大地方相会,距离远的,往返要四个小时,见一面确实不易,相见时难别亦难,都明白这所有人再重逢会更难。前年时,当我听到一个校友不在的噩耗,非常意外,痛惜那么好的人,再也见不着了!在学校微信群平台,发出了聚会时与她的二人合影。泪眼婆娑间,就想,我辈活得不易,应过好余生,能动时多走动,想见谁了就去见,善待自己,珍惜亲情、友情,争取不留任何遗憾。。

      钟情橄榄绿

      去年战友聚会大型庆典,我们是在成都。行程安排是观光旅游和举行晚宴。团队定制了小红旗和长会标,另外还定做了橄榄绿色短袖t裇,左上方印制了图文。衣服发下,首先是得到了军嫂们的青睐,爱不释手的样子,有一个嫂子自嘲是新兵蛋子,笑称男人是老兵油子。景点观光,抓住机会,各种摆拍,虽然当年也曾经过把瘾,不带领章帽徽的,但因条件限制,照片很少,不像今天随手拍,不花钱。

      作过军属,着过军绿,我体会很深:追崇军服,只是一种表像,崇拜军魂,才是问题的实质。不管是在昨天的军营,还是在今天的冬歌文苑,从军人们身上学到的公而忘私、襟怀坦白、坚毅干练等许多优良品德,都是无价之宝,会让人学之不尽,受益终生。

      无比荣幸的是,那几天走在街头巷尾,游览各个景区,我们这个团成了热门和焦点。尤其是那身统一的绿色服装,和“参军55周年纪念”的字样和图标,成为亮丽风景,引人瞩目。

      记得第一天在通过人民公园大门时,门口保安举手致礼,同时高喊“向老兵致敬!”职业习惯,我们也有人迅疾抬手还个军礼。在景点玩时,好心的游客笑脸相迎,并且很热情地为我们拍集体照,还有的制做抖音发出。

      在园博园内遇见一个年轻的女孩,很动情地问:“你们都是老兵啊,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地铁上,很多年轻人都主动为我们让座。

      在酒店用餐时,有的游客还率全家过来敬酒。一次我们走在大街上,有个市民瞅见我们衣服的标志,也主动过来祝贺,并声称他也是1969年3月当兵的,今年也55周年了啊……(以上事例,摘自朋友张东海的短文)

      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令人感动和自豪,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回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年代。看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信赖和帮助,一如既往,我们欣喜无比,感慨万千,心想:穿着军装,我们是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我们是被子弟兵护卫着的庶民。伟人号令响彻耳边:“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民团结,上下一心,我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我祖国江山,钢打铁铸!

      制片大奖

      小手机,大作为,把世人培训成了多面手。抛开其它,只说拍照,可见一斑。当下,许多人都会摆拍,又都会制作,每个人都是“演员”,又都是“制片”,多才多艺,好像比“老谋子”们还能干。尤其是聚会后多少天,甚至多少年,都会亮出珍藏的库存“家底”,镜片下面,翻来复去地摆弄端祥,搜肠刮肚地追寻记忆,神态专注又不厌其烦。这些,大概是无数民众的经历。

      摄影,起步时都是门外汉。论水平,战友中,当数北京的赖小军最专业,他设备高档,技术娴熟,隆重场面,一般都请他出手。论做相册,各有千秋。战友郑秋昌做得最快最多,可谓手到擒来。他是在电视台工作的,比较内行,又雷厉风行,拍照后,保证相册第一时间推出。

      我本人习惯做“美篇”,是这个平台的铁杆,因为喜欢它的图文并用,能随时下载,可随意改动,能代为云中保存。对此,我情有独钟,做了不少。

      耗时最“长”的一个,从几年前拉扯到现在,内里的照片也多。制作的初衷,是我看到了原单位有作者亮出了空勤人员的一个影集,受到启发,就着手制作包含地勤和后勤人员的“美篇”,作为补充。篇目内涵,涉及所有工职人员的单照和全家福,没有门榄,不设时限。去年在一次会餐的桌边还增加了两户,目前仍然在建。作品受众很广,大概是顺应了当下的怀旧潮流。

      相册做得最好的,是群主刘九根(微信名“六九哥”),做视频短片是他的强项。他于中山大学进修,转业后任职地区教委,近水楼台,条件优越,曾著书立说,文字功夫了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做事认真,非常投入,力求完美。记得十多年前,他第一次做视频短片(实际并不短),仅收集资料,就费了很大精力。150多个战友,来自几个县,满天星地遍布国内外各处。健在的,早逝的,有电话的,没留联系方式的,大海捞针似地寻找访问。听他讲,和战友一起,开车在乡下小路上东奔西跑,有时找上门,人却不在家,好事多磨,如此再三。记得一次,车轮子深陷泥水中,三个人费尽气力往外拖,溅得满身满脸泥浆,气喘吁吁,狼狈不堪,又气又急又好笑。试想,如果没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境界,没有一腔热忱,没有军营中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就不一定能做得到,也肯定做不了那么好。

      有了第一手材料,接下来做视频短片。这项制作,技术含量较高,包括下载、文字、解说、音乐、合成、剪辑等等,此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对于门外汉,万事开头难,处处是门槛,步步要学习。需要把某个人十几岁和五、六十岁的今昔照片,放在一起对比,言明某人先乡何处,几十年的简历,以及现状等,让同批的战友兄弟,都知己知彼,相互了解。完成这个繁复的工程,善莫大矣。应该说,比比皆是的战友、学友或工友的微信平台,能尽力尽力,做这么系统且极具珍藏价值的视频片子,这应该是极好的样板和范例。

      当时放这个视频,我在现场。高档酒店的一个大厅,电视屏幕下,十个圆桌旁坐满了人,一百多名战友能来的全来了,还有家属。记得序篇放映的,是特别下载的军人方队受检的视频片断。雄壮的队列,嘹亮的歌声,明快的节奏,熟悉的号令,威武震撼。火爆的氛围中,条件反射,人们立刻精神振奋,热血澎湃,一下子被带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带到了魂牵梦绕的军营,下意识地,将自己排位在了某个方队中……

      激情过后,恢复平靜,回归现实,播放所录制的视频。穿越时空几十年,前一张或黑白或彩色的登记照,十几岁的小兵,靑葱岁月的稚嫩面孔;相对应的,后一张照片,环境不同,形像大变,几十年的苍桑岁月,程度不同地,都写在了脸上。看不到自己,就以人为鉴,看看你,看看他,唏嘘唉叹声一片。人生易老天难老,莫不如此,天道公平,从不偏袒哪一个,能腰背挺直地坐在这大厅里,与战友团聚,就知足了。

      接下来是代表发言,节目汇演,拍照留念,然后是中午会餐。餐厅里气氛热烈非凡,比火锅温度都高。轮流敬酒时,都不忘敬重群主刘九根,众口一词,感谢他勇于担当,组织这场聚会,感谢他独具匠心,不辞劳苦,出钱出力,制作出这么高、大、上的视频短片。

      以上系列活动,都有拍照录像,连同先前所播放的视频片子,全都拷贝到光盘(后来升级到u盘),每人一份,留作纪念。

      试光盘时,分了几个场点,我们这个小组是在县城西苑餐厅进行的。午饭后,一桌人廹不及待地,围绕在电视屏幕的正对面,边看边议边赞,笑声爽朗,气氛活跃,兴致盎然,目不转睛地找热门,看精彩的节目系列,在人群中找那个熟悉的自己,比花高价看名星大腕的热片还专注,因为看客本人,此生也算充当了一次名角儿。看完视频,人们齐声叫好,拍手称颂。正所谓:

      百花奖

      餐桌近旁放“大片”,

      看客全在戏里边。

      观众演员都熟悉,

      紧盯自己咋表演。

      群里若评“百花奖”,

      制片九根必当选。

      2025年2月于海口

    【审核人:雨祺】

        标题:有缘千里来相会 (三)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meiwen/2388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豆豆豆豆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4
      • 获得积分:652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