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红领巾成为孩子们的累赘,你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可怕、可悲的后果吗?也许,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我是老师,曾做过少多年先队辅导员工作,也跑过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对孩子佩戴红领巾的现象深怀感触。
大家都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佩戴红领巾,是每个队员义不容辞的骄傲和荣光;佩戴红领巾,还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
现实呢?完全不是这样。学校现在的管理,都提倡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旨在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这的确是件好事,对孩子是极好的锻炼和鞭策,可事情的过程和结果有时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因为学校在关键的时刻没有去正确“扶”一下。
你观察过没有?现在的红领巾,或许早已成为很多学生的累赘和精神上的枷锁。我在多所学校做过调查,惊奇地发现,竟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自觉地去戴红领巾,他们不仅不喜欢戴红领巾,甚至有更多的学生深深厌恶她。本来很神圣的东西,何时变得让学生如此恐惧和可怕?这是不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失败?不能不值得我们反思!
学生对自己的管理,固然有值得提倡的地方,可需要把握一个“度”和正确引导的问题。10年前,我去一所乡镇学校的三年级听课,那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一位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年轻漂亮的女班主任上公开课,上课以前,是眼保健操的时间,那位清纯、可爱的老师开始还满面笑容地在班上走来走去,不时去细心纠正孩子们做眼操的动作和坐姿,我和所有听课者一样,立刻被这位可爱的美女老师所吸引,不禁内心感叹:“年轻,真好!”这时,少先队大队部检查的学生来了,当时就发现一个梳着羊角小辫的女孩没有戴红领巾,马上毫不客气地扣了0.5分。没想到,这位班主任见状,竟然不顾后面几十位听课的老师,立刻在班上大发雷霆,我甚至发现她的眼里充满了恐惧的愤怒,和我在三分钟前想象中的那种温柔、可爱、妈妈似的班主任简直判若二人。最后,她居然还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抽了那位羊角小辫一巴掌,可怜那位小女孩因为一时的大意在众人面前挨了老师一个重重的耳光,她的小嘴唇留下了一条细长的血丝……
老师那几乎疯狂举动的一巴掌,顿时把我和听课者都吓傻了,这可是在上县级公开课呀!怎么可以在众人面前如此的粗鲁和嚣张?
说实在话,后来的课,我根本不知上得是否精彩,因为我半句也没有听进去,整个一节课,我的脑海一直浮现的是那位忘记戴红领巾而嘴角边挂着长长血丝的女孩。我想,其他老师也一定没有了听课的欲望,那位女孩和我一样,那节课对她来说只是意味着灾难和心里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
事后,我了解到,这位班主任发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女孩一时的疏忽,班级被扣0.5分,她半个月的班主任考核奖泡汤了。
事实上,在全国,像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同样,像这位可怜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及时佩戴红领巾而受到老师严厉惩罚的少先队员更是无法统计。他、她、或者说他们,对红领巾又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尊敬?还是厌恶?甜甜的?还是酸酸的……
朋友们,当红领巾成为累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予孩子多些笑脸和引导?这难道就是许多连我们这些教育者也难以说清道明的苦涩滋味?
这种苦涩难忘的滋味,应该越少越好!
附:黄宏宣,江苏省作协会员,国家三级创作员,在各类刊物、网站发表作品八千余篇,十多篇散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并出版散文集《我这十年》和长篇小说《深深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