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许多难忘的事情,在我的记忆深处就埋藏着一件往事,它时时会在我的心海里荡漾出波涛,那是在2003年,首都北京"非典"疯狂肆虐的日子里……
为了给您讲述清楚,让我们随着记忆的甬道,暂且将时光退回到2003年春夏之交的日子里……
经再三申请,我这个36岁的放射科"老战士"终于被上级批准到我院"发热门诊隔离区"成为一名抗疫"新兵"!
我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当我被全院同事护送到了医院为筛查"非典肺炎"而设立的隔离区门口时,看着各科同志们凝重与信任的目光,我不由感到职责的艰巨与神圣!
一道警绳划出了这里和外界的距离,虽然只是几尺,也是“天涯”!走进这道警绳后,意味着你将有机会直面"非典",成为受感染几率最大的人之一,此刻,哪怕你马上出去,也需要立即接受一周时间的隔离观察。
这里没有硝烟,却潜伏着"非典"阴霾;这里没有敌人,但对死亡的恐惧却在时时折磨着人们的理智!
我的休息室很大,足有三十多平米,只有床,被子和枕头,出了屋望遍楼道也是空无一人,因为在这里永远是"两班倒"工作制,一半人值班,一半人睡觉。临来隔离区前,老科长为难地对我说:"科里实在再派不出人,只能你一个人上!"
说到这儿,他眼圈红了。
仿佛没有时间熟悉环境,在进入隔离区仅二十分钟后,我便开始接诊。我的工作流程大致是:接电话通知,迅速穿好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帽,眼罩,防护口罩,手套,穿好防护靴进入半污染区,经过氧乙酸消毒池后进入污染区,这大致需要十五分钟。然后是在拍片室接诊患者,做好登记,拍摄胶片 、洗片、阅片、出诊断报告等事项。这大致也需要三十分钟。而医院对于回休息区也有严格规定, 需要严格按照隔离制度脱去防护用品,然后再按步骤回到清洁区……
一天,两天,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了,我来这里已经整整一周。由于来自不同科室,所以大家并不很熟悉。另外我的性格偏内向,所以白天很少和人说话。而到了晚上,我常独自闷坐思念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年迈的父亲以及和我相濡以沫的妻子 ……"啪嗒"我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支已经戒了的香烟,任由思绪在黑暗中飘荡……
有人敲门!是隔离区负责人范主任,她四十多岁,干练朴素,见我在黑屋里抽闷烟,又退了出去,一忽儿她又来了,不过还带了两个爱说爱笑的女同事——彦文和闫妍,原来是范主任安排她们和我聊天来了!
过了两天,她如法炮制,派来了外科的张舒和合子……
接近夏季,隔离区里没有空调,没有树木,隔离衣包裹下的我们常被烈日烤得嗓子发干生烟。而由于病毒飞至,防护设备也暂不完备,我只有一块长一米五宽一米的薄铅板外加防护裙抵挡散射线。在坚持了十几天后,我的胳膊肘窝儿及膝关节腘窝处开始出现鸡蛋大小的红斑,我默默地承受着,一声不吭!
说句心里话,这里虽艰苦,但却充满了人情味儿!经范主任提议及上级批准,为了进一步振奋大家打赢疫情的必胜信心,上级临时决定批准我们组织了一次特殊的"隔离区演唱会"!
于是在2003年5月15日的夜晚,一次在我院院史上(是否所有医院院史上从未有过我不得而知!)从未有过的特殊的"演唱会"在医院二楼的一隅上演了!独唱,小合唱,男女二重唱应有尽有,虽然大家的嗓音并不专业,但演的都是每个人最拿手的“压箱子底儿货”!而且通过联欢大家还发现了有个别"蔫"人竟然还是潜伏多年的“麦霸,舞者”!一曲惊人,一下子竟把全"隔离区"的"官兵"都震住了!聪明的冯护士长发挥平时工作细致入微的特点 ,从头到尾把大家的姓都连着唱了个遍,精彩绝伦。而爱记日记的范主任是东北人,她模仿笑星宋丹丹的语调,把隔离区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由于“战时”时间宝贵,表演会开的时间并不长,李护士长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说得最温暖贴心:“感谢战友们的倾情奉献!您的精彩节目,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将终身难忘!”。
两周后,通过包括我们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非典”最终被消灭!
此后我们这些曾经在隔离区里工作过的同事,许多人又先后参加了"汶川"抢险,奥运保障……
范主任也成为了我们的新院长,许多"小字辈"成长为医院的中坚力量!李护士长等先后光荣退休……
2020年春天,一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疫情再次在全世界蔓延,此时已经逐渐步入中老年的我,再次与“战友们”一起挽手并进,我们这些没有被“非典"吓倒的人,也绝不会被“新冠”征服,我们决定用血肉铸成人民健康的“长城”!
尽管自2003年到现在,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地又向前推进了十九个年头,我却仍难忘我在原崇文区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生活的那些日子!难忘那些带领我们忘我工作的老领导;那些和我并肩作战并曾给我温暖的战友们;那场终身难忘的演唱会;和那划破长夜唤醒黎明的豪迈歌声!
2021年2月8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