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金沙,你那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红色机密

  • 作者:曾丁玲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11 00:25:11
  • 阅读0
  •   拥着三月的盎然春意,乌江画廊敞开如镶嵌在天地间的一江碧绿,豪气地以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800多公里的流域,从沿途两岸的悬崖峭壁间磅礴地向长江奔腾而去。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金沙县,地理位置处于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的乌江与赤水河之间。中央红军完成了四渡赤水后,为了实现“兵临贵阳逼昆明”的战略目标,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沙土镇后山的梯子岩、大塘、江口这三处相隔不远的三个渡口南渡乌江。

      位于金沙沙土境内的乌江

      南渡乌江的成功,结束了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区近三个月的战斗辗转,胜利地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焦点访谈》于2016年播出了一部题为《说不完的长征:英雄无名》的专题片。在这部专题片里,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一起并列为中国权威新闻机构的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向全社会披露了1935年1月30日,中央红军曾在金沙沙土南渡乌江的前夜发生一件假敌调兵的“沙土假电报”事件。随后,央视的其它频道和诸多省级主流媒体也相继对“沙土假电报”事件进行了专题介绍。至此,这段被雪藏了80年之久的“沙土假电报”事件因获解密而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时的大塘渡口

      1935年3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过河后,红军主力转向东南的桐梓和遵义方向急行军,制造出红军要回师黔北的假象。蒋介石揣度红军又要进攻遵义,急匆匆于3月24号从重庆飞到贵阳,亲自制定欲将红军围歼于黔北遵义的战略部署。

      3月29日,中央红军进驻金沙县。30日,红军于沙土一带集结,准备南渡乌江。就在这天,一直在监听国民党电台的军委二局从截获的一份国民党军电文中获知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6个师的兵力正由枫香、安底向泮水、新场方向前进。此时,周、吴两股敌军距准备南渡乌江的红军主力,只差着一天时间的距离,而中央红军要全部南渡乌江,则需三天的时间。乌江边上,如果两军相遇,面对装备、人员都优于红军的国军,红军将面临一场背水一战的血战。中央红军就这点老本了,决不能就此拼完。获知此情报后,毛泽东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菜籽坳,红九军团漂亮的歼灭战)

      3月30日深夜,设立在金沙县沙土镇胡家大院的红军总指挥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红军首脑及中央军委一局军长叶剑英、二局局长曾希圣、三局局长王铮等正在一起分析敌情:乌江南岸虽有敌军三个师驻守,但由于兵力比较分散,在指挥上不好形成统一,对红军构不成主要威胁。但由泮水、安底就一直对我军紧追不舍的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部却是对我军形成主要威胁的两支部队。怎么才能甩掉这两股强势的中央军主力,不让红军与此遭遇一场血战?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二局曾希圣局长提出一个妙招:利用蒋介石经常朝令夕改、越级指挥的习惯,以及我军已熟练掌握的国民党电台的电文格式与密码,模仿正在贵阳坐阵指挥的蒋介石口吻,将周浑元、吴奇伟两支部队调开。曾希圣的想法刚一说出来,就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首肯。围绕假电不能太离谱,大家对假电的细节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推敲,最后达成一致:将这两支部队原先向泮水、新场方向的南下直追路线,改为向泮水、新场、三重堰方向的偏西侧追。

      (破译三杰)

      假电发出后,曾希圣命令二局盯紧周浑元和吴奇伟两主力的动向,认真观察这两支敌军主力是否正按照红军的假电意图继续前进。

      观察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周、吴两支部队完全按照红军假电令继续向前,协同位于毕节、黔西的滇军孙渡纵队向西堵截红军,只是由于敌军行军路线的外延扩大,这道假电令为红军顺利南渡乌渡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地为红军避免了一场血战。3月31日至4月1日,中央红军全军顺利南渡乌江。

      为了不暴露我军高超的无线电侦查能力,我军从此再未使用过这个方法。而蒋介石由于每天的发电甚多,也由于我军对这次使用假电的保密程度也极高,国民党方面竟然一直未察觉周、吴两支部队的这次调动,竟然是出于红军发布的假电令。直至这次中央台的报道,直至后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曾希圣传)一书中披露了此事,台湾当局才得以知晓,只是这时蒋介石已登仙境。如果那时老蒋还活着,得知此事,他该如何消化这一令他丢盔弃甲的假电事件?你猜!

      以假电迷惑敌人、调动敌人,为身处逆境中的红军赢得一次保全实力的机会。这过人的胆略,这绝处逢生的儒将策略、这胆大心细的知己知彼,在红军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观。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曾希圣说:如果没有曾希圣和他领导的军委二局的情报支撑,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可以打着灯笼走夜路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拥兵自重坚持南下,毛泽东临北上时特意叮嘱叶剑英,让他走时一定要带上二局。”

      (沙土密电)

      多年后,曹祥仁回忆起红三军团黄克诚师长救他的往事,心里依然感动不已。那是在转战遵义的四渡赤水时,一天,他因感冒发烧走不动而掉了队。就在他艰难地拖着病弱的身体高一脚低一脚地找队伍时,忽然从身后传来一阵达达的马蹄声。他停住脚步,满满转过身想看看来者是谁?马蹄声在他的身边突然停止了。他一看,原来是红三军团的黄克诚。黄师长看见是曹祥仁,立刻跳下马来,关心地问他怎么了?当得知曹详仁是因病掉了队,黄克诚关心地说:来,咱们两个人骑一匹马走。说完,轻轻将曹详仁扶上了自己的战马……

      四渡赤水时,是红军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可红军依然还能在云贵川的地界上来去自如?为什么能在一条赤水河上渡来渡去?为什么能让数十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听令于毛泽东的调遣?一如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所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多年后,徐向前谈起党的情报工作时说: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做基础的。”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作为红军统帅,他对自己的队伍了如指掌。而这“知彼”,则源于中央军委二局通过无线电台截获的有关国民党军队动态的准确情报。毛主席在透析了敌方情报的基础上,带领红军游刃于国民党军队的时空差里,时而东渡,时而西渡,只把敌人绕得够呛。正是由于毛主席对战情的知己知彼,才能带领中央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夹缝里灵活机动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队的重兵之间,有效地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龙潭三杰之钱壮飞)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最终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而金沙江恰好又是长江的上游。由此,中央红军在赤水河兜兜转转后数十日后,终于成功实现了遵义会议决定的北渡长江计划。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皆能与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役媲美。毛泽东自豪地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红军以少胜多、灵活机动、变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使之成为红军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为经典的战例,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因“四渡赤水”名扬天下。

      1935年1月28日,红军原想在土城打敌军一个歼灭战,但由于事先对敌军人数和战斗力估计不足,原打算歼灭这股力量,结果敌军越打越多。紧要关头,二局通过侦收国民党军各部的电台信号,发现土城周边的敌军正从东面、北面、南面向红军合围过来。曾希圣赶紧把刚侦收到的最新敌情送给毛泽东们。收到曾希圣的情报后,毛泽东结合地图,发现只有土城西面的一个口子还没有敌军。在紧急召开的土城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西渡赤水脱离险境,军委立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至此,毛泽东开始了他军旅生涯中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为了减少地下党在传递情报时易遭暴露的危险,周恩来就决心建立和开展党的电讯工作。1928年,他不仅在上海秘密组建了无线电人员培训班,还委托苏联帮助训练了一批电台工作人员。后来,地下党通过秘密交通线,将这些宝贵的电讯人员送到红军各主力部队。

      (墓园青青,钱壮飞烈士永垂不朽)

      张辉瓒,国民党的中将师长,1930年,红军在第一次围剿中,不但活捉了张辉瓒,还缴获了张辉瓒的一部15瓦的电台。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战利品电台。但由于发报功能被不懂行的战士们损坏,这部电台只能收不能发。与此同时,红军还在这次反围剿中俘虏的十几名报务人员,其中一名俘虏,就是张辉瓒的电台站长、后来成为军委三局局长的王诤。为了红军无线电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朱德亲自去做王诤的工作,王诤最后留下来参加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刚一结束刚,中央红军便成立了电讯队,王诤被任命为电讯队队长。

      1931年5月,蒋介石又一次对苏区发起围剿。一天,王诤在监听国民党的电台时,截获了一条国民党第二十八师要于第二天清晨去中央苏区东固围剿的信息。王诤速将这一消息向上级汇报,红军提前布局,歼灭了敌人的一个师。红军在这次战斗中,又缴获了敌人3部电台,其中15瓦的电台两部,100瓦的大功率电台一部,密码本一份。

      至1931年末,中央红军已经有了16部电台。从此,这16部电台分别承担起了全国主力红军在作战中的相互信息沟通。

      (罗炳辉将军的孙子罗承)

      1932年,红军曾缴获的一本残缺电码本,曾希圣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反复的猜测、判断与验证,不仅全本译出了国民党的这本密码,还从中发现国民党编制密码的规律,这就为红军后来用于南渡乌江的“沙土假电报”埋下了伏笔。

      曾经,认识金沙,是它优质的块煤。在那些用煤炭做家用燃料的年代,亮晶晶的金沙无烟块煤,是我对金沙最初的印象。后来,沙土的西瓜,也以其优质的品质,成了遵义人夏天消暑解渴的首选。

      (关注历史,才能找到来时的路)

      2025年的阳春3月,我第一次走进金沙。来不及细细领略金沙的和风细雨,沙土镇已然张开热情的双臂,以鲜红的历史,向人们述说“破译三杰”假电调兵的传奇故事,述说牺牲在梯子岩的“龙潭三杰”钱壮飞烈士儒雅且胆识过人的情报生涯;诉说《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带领红九军团在老木孔菜子坳打的那一场歼敌千余人、缴获枪支千余支的漂亮的歼灭战。

      遵义会议犹如一棵结满了红色故事的果树,而金沙,则因红军当年的南渡乌江,让假电调兵、钱壮飞梯子岩献身、罗炳辉菜籽坳的漂亮歼灭战,成为金沙县三枚极具品牌效应的红果。

      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用放光芒!

    【审核人:雨祺】

        标题:金沙,你那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红色机密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ejingsanwen/24035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多余温情多余温情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0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