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体育强校可学,资源公平先行

  • 作者:陈剑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17 19:47:31
  • 阅读0
  •   2025年4月9日,发表了《澎湃新闻》一篇名为《体育体育为什么强,答案在这里》的评论。这篇评论探讨了清华大学建设体育强校经验,随之引发了热议。该文章从校园文化、制度设计和硬件设施等角度分析清华体育的成功之处,不少网友感叹“学也学不过,跑也跑不赢”,但也有人指出:“向清华学习没问题,但前提是得像清华。”这一争议的背后,折射出我国高校体育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全国多数高校难以复制清华的体育模式。

      诚然,清华的体育建设确实令人称羡。学校不仅拥有游泳馆、冰上运动中心、壁球馆等高端设施,还为学生提供免费锻炼时段,充分体现了“无体育,不清华”的校园文化。然而,这样的硬件条件并非所有高校都能企及。据数据显示,北京市仅有37.04%的高校完成了“一场两馆”的改造计划,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仍处于超期服役状态。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情况更为严峻。例如,西南交通大学曾公开回应“体育场馆预约难”的问题,坦言由于场地有限,76%的时间需优先保障体育教学,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被大幅压缩。更不用说部分偏远地区的高校,甚至连基础体育设施都尚未完善。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年均经费是非“双一流”高校的3-5倍。清华大学年度预算超300亿元,湖南工业大学等地方高校的年均经费仅10余亿元。巨大的资金鸿沟,使得大多数高校在体育场馆建设、师资配备和活动组织上捉襟见肘。倘若忽视这一现实,单纯呼吁各校效仿清华的体育模式,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当然,鼓励高校发展体育文化的初衷值得肯定。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塑造坚韧品格和团队精神,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要让体育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仅靠个别顶尖高校的示范,而需从政策层面推动资源均衡分配。例如,可加大对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体育经费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共建体育设施,或通过共享机制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同时,各校也应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体育发展路径,而非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硬件投入。

      体育的本质是公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目标不应只是打造少数“体育强校”,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体育教育。唯有破解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局,才能真正让体育成为高校的普遍气质,而非少数学校的特权。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体育强校可学,资源公平先行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grwj/zw1/24091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猪嘭嘭说猪嘭嘭说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5
      • 获得积分:106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