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3日,特朗普在金碧辉煌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北约秘书长马克·鲁特,引发全球关注。“特朗普2.0版本”的白宫,经历了一场堪称“镀金式”的改造,其奢华程度令人咋舌。不仅各类物品被大面积镀金,就连特朗普的“入狱照”也被镶嵌上金色边框挂在椭圆形办公室外墙上,这一极具个人色彩的布置,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回顾美国历任总统对白宫的改造,风格可谓大相径庭。奥巴马的办公室颇具现代风格,浅米色地毯搭配《解放奴隶宣言》和马丁·路德·金的雕像,还有从美国历史博物馆借来的机械专利藏品,尽显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拜登沿用克林顿时期的海军蓝地毯,风格低调稳重,书架上摆放的月球岩石,寓意铭记国家先辈们的雄心与成就。而特朗普则截然不同,他对金色的热爱近乎痴迷,从特朗普大厦到特朗普国际酒店,再到如今的白宫,金色元素无处不在。在第一任期,他就耗资175万美元翻新椭圆形办公室和白宫西翼房间,将窗帘换成金色,地毯也铺上金黄色环状花边 。进入第二任期,白宫装修更是奢华高调,《华盛顿邮报》形容“一切可以是金子的东西都用金子”。
特朗普对白宫的改造,并非简单的个人审美偏好,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一方面,这是他个人风格的强烈彰显。特朗普作为地产大亨出身,习惯用奢华的装饰来展现自己的成功与地位,他将这种商业上的成功美学带入白宫,试图重塑白宫的形象,使之成为自己的“品牌象征”。另一方面,这也是一场政治叙事的塑造。他在今年一月就职典礼上高调宣布“美国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白宫的镀金式改造似乎在为这一政治宣言做注脚,试图向民众传达美国将走向繁荣辉煌的信号。
然而,这种奢华的改造在很多人看来,更多是一种“表演”。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彼得·洛格就直言:“表演才是重点。如果特朗普不把椭圆形办公室改造成一台能反映他品牌的电视机,那才是令人惊讶的。”特朗普热衷于将个人符号融入白宫内饰,摆满各种彰显个人功绩与抱负的物品,却似乎忽略了白宫作为国家象征应有的庄重与内敛。
对比中国,我们一直提倡勤俭的价值观。从中国古代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到如今八项规定反对奢靡之风,勤俭节约早已深深融入国家发展理念与民众生活之中。政府始终将资源用在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而非追求豪华楼堂馆所。例如在办公场所建设上,严格遵循实用、简朴原则,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扶贫等关乎百姓福祉的事业。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涤荡奢靡风气,才能提振全社会的精气神,凝聚力量实现国家发展。
在国际经济领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重塑美国经济优势,却引发全球贸易震荡,损害了国际经济合作秩序。而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展现大国担当。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也体现在对待公共资源、国家发展方向的不同态度上。白宫的“镀金潮”与中国的勤俭之风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两国在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上的分野,也为世界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样本以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