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6点,我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也开始了居家生活。因为孩子前几天去过环球中心被赋了黄码,需要三天三检,所以我也没法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所以居家的日子除了定时核酸,远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些工作,也就剩下吃喝这件大事了。
居家通知一出,虽然也相信我的城市不会让大家忍饥挨饿,但为了让居家的日子也能有自己喜欢的吃食,生活质量有保障,我还是利用午休时间去超市采购了一些肉和菜,毕竟家里有两个上网课的大孩子,加上也居家的我们,4个人的吃吃喝喝的确也算不小的工程了。采购回家,儿子看着满冰箱的物资问我:“你准备让我们吃到啥时候?”
家里物资充足了,孩子们上课的装备也齐全了,我们开启了居家模式。与许多孩子幼小的家长相比,我还算幸福。一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基本在学习上也不用管太多,只需要时不时的提醒网课时间,偶尔督促一下,剩下的就是后勤保障这件事了。当然,为了大家居家能愉快些,为了让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为了贯彻人人都是主人翁的精神,我对一大三小四个男人提了要求,把家里的事做了分工,采用自主申报加软硬兼施直接分派的招数把洗凉衣物、洗碗、买菜这些杂事责任到了人头。家里这个大男人一拿锅铲就懵圈,儿子还能做个炒饭,做几个菜,侄儿基本只是能帮帮厨的水平,所以做饭的大事只有大部分靠我了。
每天早上6点40闹钟一响,我就得起,准备孩子们的早饭,侄儿7点半就得上网课。每天或下面条或煮馄饨,再配上鸡蛋、牛奶和新鲜的水果,忙完再叫孩子们起床吃饭。饭后,孩子们上网课,其间按社区要求下楼做核。忙完一些琐碎事,稍微休息一下就得准备中午和晚上的食材,一通洗洗涮涮,切丝切片,然后就是烹、炒、蒸、煮,中午的四菜一汤才能准时上桌。
午饭后有人负责收拾桌子,有人负责洗碗,加上晚饭食材已经备好,我这个大厨就有了一大块清闲时光。可以抽空去花园里采点花花草草插个诗与远方,也可以烹一壶香茶追会儿剧。有时候还可以在沙发上就着电视的剧情推进小小的迷瞪一个午觉。
下午5点,我又得准时在厨房唱响锅碗瓢盆交响曲,以确保晚饭后孩子们能准时上晚自习,虽然我也不懂为啥网课还要求统一的自习时间,不过老师的要求,我们家长也得配合督促。
每天早饭还算好,中午晚上各种蔬菜、肉类在洗、切、炒、炖……不同的食材加工后变成一道道色香味齐全的菜肴实属不易。自诩烹饪手艺还算不错,但要做到顿顿佳肴,几乎不重样也是让我煞费心思。更何况虽说居家,还得时时转发传达自己负责高校的疫情信息和数据,常常是一边做着菜,一边时不时地查看手机、处理信息、接打电话,偶尔也因此忘记是不是少放了酱油、多了盐,好在我们家大厨就我一个,无论如何,几个男人都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的。
居家几天了,看着几近告罄的冰箱,不知道儿子是那句“吃到几时”的问话是低估了吃货的实力,还是低估了我的厨艺,总之今天又得拿着出门卡去采购食材了,不然中午吃啥呢?
就这样我们在吃吃喝喝、定时核酸,还有督促孩子上网课,自己没完没了的远程工作中期待着“云开疫散”,期待着街上的车水马龙,期待着满目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