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韵悠扬,天下第一香。
翠枝承露舞,玉蕊傲风张。
千岭龙成树,万民身健强。
罗江滋圣药,宝岭蕴灵光。
天造珍稀物,千秋福祉长。
自1979年初与化橘红初次相逢,这段奇妙的缘分,便如同在心底种下了一粒充满生机的种子。此后的岁岁年年,为化橘红挥毫著文的念头始终萦绕心头,然而生活的浪潮跌宕起伏,琐事如麻,让这个心愿一直被搁置。直到今天,历经岁月的沉淀与人生的磨砺,这粒种子终于破土而出,绽放出我对化橘红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赞美。
回溯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如利剑般划破长空,吹散了“文化大革命”的重重阴霾。邓小平同志那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号召,恰似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了教育复苏的漫漫长路。那时,我十分幸运地踏入化州第一中学的校门,走进高中重点班,开启了逐梦的热血征程。青春年少的我们,犹如初升的朝阳,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心中满是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划桨、破浪前行。
化一中背靠宝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沿着山势缓缓向上延伸。为了在繁重的学业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每天清晨六点,班主任唐武栋老师总会准时唤醒我们,带领大家开启晨跑锻炼。有一天,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半山腰时,一缕若有若无的幽香悄然钻进了我的鼻腔。那香气空灵且独特,悠悠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宛如一位神秘而优雅的仙子,虽不见其真身,却凭借馥郁迷人的芬芳,瞬间将我深深吸引。刹那间,一种神清气爽之感涌上心头,那一刻,我仿佛踏入了令人心醉神迷的世外桃源。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顺着香气的踪迹一路探寻,终于在路边找到了那棵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树。只见它的枝头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温润如玉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橘黄色的花蕊俏皮地探出脑袋,显得饱满而灵动,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从那以后,我便成了这个花香世界的常客。有时,我会伴着花香奔跑,让挥洒的汗水与清新的芬芳相互交织、融为一体;有时,饭后我会手捧书本,在花香温柔的轻抚下晨读、昏读。不知不觉间,我对宝山和这神奇的花香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或许正是这花香的滋养,为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助力我成功考入大学。毕业后,仿佛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我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工作。在县里的日子里,宝山依旧是我心灵的宁静栖息地,我每日穿梭其间,拥抱绚丽的朝阳,送别醉人的晚霞,日子过得惬意又满足。后来,我才知晓,这让我魂牵梦萦的,正是闻名遐迩的化州橘红。
工作后的一次广西北海出差,由于水土不服,我的肠胃开始“抗议”起来。腹痛难忍之时,街边一家凉茶铺的化橘红花茶闯入我的眼帘。怀着一丝微弱的希望,我买了一杯一饮而尽。继续前行不过五十步,令人惊奇的是,腹痛竟奇迹般地缓解了许多。我惊喜万分,折返又喝了一杯,没过多久,身体便恢复了正常。这次亲身经历,让我对化橘红的神奇功效惊叹不已,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化橘红,让它的恩泽惠及全球。可当时的我,虽满怀热忱,却犹如置身迷雾之中,不知从何处下笔。
也许是命运的巧妙安排,我有幸进入化州方志办工作。在那里,一本本化州古籍仿佛是一扇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神秘大门,《化州志》《化州橘红志》等典籍,为我揭开了化橘红那神秘的面纱。原来,化橘红的种植历史已跨越1600多个春秋,比化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还要悠久。它在明清时期曾是备受尊崇的贡品,有着“一片值一金”的极高美誉。其起源地是石龙冈石龙井,那棵古老的橘红树,被人们称为“老树”,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流转。贡园、赖家园等诸多橘园,承载着先辈们的辛勤汗水与无穷智慧。化橘红不仅在功效上神奇卓绝,在传说中更被赋予了龙的化身这一神秘色彩,它曾荣获世界金奖,声名远播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化橘红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后来部分橘园的损毁,却成为了历史的一大遗憾,每每想起,我都痛心不已。这份痛心,也让我为化橘红著文的决心愈发坚定,然而,种种阻碍让我再次与心愿失之交臂。
之后,我来到化州市农业局,分管化橘红事务,这使我与化橘红的羁绊愈发深厚。我组织各镇对化橘红的种植面积进行全面登记,精心绘制出一幅清晰的产业发展蓝图。化橘红的神奇功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一时间,化橘红文化节、拍卖会相继成功举办,高峰论坛也顺利开展。专家们齐聚一堂,对化橘红进行品种鉴定、命名,致力于保护种质资源,积极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品牌创建等工作。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化橘红一路高歌猛进,荣获广东省中药第一名,成功跻身广东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尽管那时工作事务繁忙,但为化橘红创作的想法,始终在我心中熊熊燃烧,从未熄灭。
退休后,化橘红博物馆的建成,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化橘红文化的绝佳平台。当我看到《圣济慈录》记载的“和胃则皮肉同服,化痰则服皮”时,心中仿佛闪过一道耀眼的灵光,瞬间豁然开朗。联想到化橘红诞生于石龙冈,传说老树是龙的化身,看它那婀娜扭转的身姿,恰似一条条腾飞的巨龙。石龙山冈仿若龙头,历经千里山川的孕育,与罗江水刚柔并济,阴阳交融,才孕育出这化气神奇的化橘红。它不仅是一味良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彰显着“道”的深邃内涵。《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而万物生;自然之道浸,而阴阳胜。”那一刻,多年来积累的情感与感悟如汹涌的潮水般喷薄而出,我终于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赞文,心中满是欣然与释怀。
回首过往,我要诚挚地感谢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感谢化州市人民的辛勤付出,感恩每一位为化橘红产业贡献力量的人,是你们让我的心愿得以圆满实现。化橘红,这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髓,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化橘红作为茂名化州市的道地中药材,别名众多,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其基源植物多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带,生长的土质为亚热带山地砖红壤,土壤pH值在5.5 - 6.5之间,富含礞石和锰、镁、铁、锑等微量元素。其树形优美,高3 - 5米,枝条斜生,幼枝呈现出清新的绿色,密生柔毛。叶片肥厚柔软,边缘呈浅波状,两面主脉均有柔毛,还有半透明油腺点。花单生或常为腋生花序,花瓣呈纯洁的白色,形状为长圆形,花香浓郁。柑果扁圆形或圆形,果柄及幼果密生短柔毛,果熟时呈现出明亮的柠檬黄色,油室大而明显,果皮厚,不易分离,果肉呈浅黄色,味道偏酸;种子扁圆,花期在4 - 5月,果熟期为10 -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化橘红药性辛、苦、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可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其药用炮制时需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丝或块并晒干。如今已生产的化橘红系列产品多达50多种,广泛覆盖了药品、饮料、饮片、保健品、香料和茶类传统工艺等多个领域。2006年,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化橘红被列入《美国药典》,可谓荣誉加身。
愿化橘红的芬芳,飘向更为遥远的地方,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与福祉,让这份天赐的恩泽,世代传承,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