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王忠辉:楚辞月下吟

  • 作者:明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2-11 16:15:33
  • 阅读0
  •   皎洁的月光,是一首流淌的诗。我在月光如水的境像里散步,犹如徜徉在诗的世界,诗中的风景,在我心中开花,沁人心脾。

      风起,秋凉,月圆,日子一如既往。一个人,慢慢地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抬头,圆圆的月亮,还有那满天的星星。一片落叶伴着月色,正慢慢地坠落在我的肩膀上,我捡起放在掌心,脉络清晰地记载着曾经的葱茏。

      在我的眼里,月亮不单纯是头顶的一轮,而是高挂于历史的夜空,熠熠生辉。这是“秦时明月”吗?在我的心中,月亮是应该和那个时代的文学匹配的,譬如:唐朝的月亮是和唐诗一样飘逸洒脱,宋朝的月亮和宋词一样清新婉约。

      跟着月光一直走,我走到了楚都城墙下的护城河边。此刻的河水,波光粼粼,微风拂来,水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夜,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寂静,那样的美丽。我静静地站着,用心感受着这月色的温柔,思绪也随着月色渐渐走远——那楚国的月亮也应该如楚辞一样高洁傲岸吧。

      模糊的,一个昂首向天,胡须与一袭长衫飘飞的人,乘一叶扁舟,向我漂了过来,隐隐传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吟唱,越来越清晰,分明一脸的楚辞。

      在楚国,最懂得月亮的人,一定是屈原了。在那静静流淌着的东湖边徘徊吟唱,或抱简苦读,或提笔疾书,每一个夜,月都是洁白的。

      初识屈原,不是楚辞,而是粽子。只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位屈死的人,当时很小,想这个人怎么起个“屈冤”的名字,能不屈不冤吗?及至后来老师教我们爱国主义,才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肃然起敬。于是我知道了离骚,爱上了楚辞。

      相比《诗经》《楚辞》要难读多了。我像做训诂一样,拿着古汉语字典,老老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苦涩而又津津有味。但许多,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义也不自现。一篇《离骚》,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最后把自己也弄得糊涂起来。比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开始以为用荷花和芙蓉装饰衣服,后来感觉应该是衣服上绣上荷花和芙蓉等图案,再读,才知荷花和芙蓉只是一个托词。其实,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读懂《离骚》,深感前路漫漫。

      虽然不能深得其意,但我渐得其义,以至于虔诚起来。必须正襟危坐,然后诵读。屈原的一生如香草美人,自带香气与灵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以为慵懒之态或心怀猥琐之人,是读不了楚辞的,因为楚辞是正直的中国文人精神中的澄明之地。

      刚开始,当然用普通话读,读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学校围墙外听到孩子诵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把“斜”读成xié,顿感诗味失去大半!我们用现代普通话去读一千多年前的古诗,还是唐朝那个味道吗?何况两千多年前的楚辞?

      当初屈原“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我们生在楚国故都的人,方言里不可能没有楚声。我为什么不用寿凤普通话(或许就是楚语)来吟诵楚辞呢?但我不敢在白日里读,一则,我怕惊吓了世人,让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二则,我认为,白日的浮躁,又怎能慰藉屈原的一尘不染呢?

      月下吟诵自是最好的。我于是头顶明月,在古城墙闲静一隅,用地地道道的寿凤方言大声诵读《九歌·国殇》,在“戈兮”“毂兮”声里,畅快淋漓,以至于摇头晃脑起来。对呀!楚辞也不是用来读,而是应该用来“唱”的。

      楚国是一个诗歌、音乐、舞蹈盛行的地方,现存的楚辞书中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渔父》中说屈原“形容枯槁,行吟泽畔”,他当初应该就是一边走着一边唱着他那些诗,楚辞也就是“唱”出来的吧!

      我一直不明白,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十五个地区的民歌,称“十五国风”,唯独没有楚风。或许是诗经太过婉约,而楚风过于浪漫吧,我姑且这样想。

      深受楚国民歌影响的楚辞,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从此始有了那些天马行空、奇崛瑰丽的想象。但我又不太从情感上认可楚辞的浪漫主义。相比后世的李白、苏轼等浪漫主义大师的洒脱,《离骚》是屈原一曲理想的悲歌。难以相信那么一个浪漫情怀的诗人,会抑郁、会长歌当哭。《卜居》以两疑之问发之,抒泻屈原崇高的心灵。它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选择,所体现的不坠时俗、不沉于物欲的伟大精神,仍历久而弥新。

      屈原,是遗憾的,却又是唯美的,是高尚的……我想,他决定离开的那一天一定是一个月圆之夜,形容憔悴、披发行吟,高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怀抱青石,欣然投身汨罗江!

      我不是诗人,我永远无法道出他心中的那份坦然。如今我依旧品读着屈原,崇尚着尊严,在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着他的身影。

      我忽然想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们读书,读楚辞,不就是一场人生文化苦旅吗。我苦苦思考,苦苦追寻,朝圣者般的孤独,就是让在尘世中不会迷失那叫个方向的东西。这一生,我们用尽努力,不求伟大,不拒平庸,只让自己活得正直。

      今晚,恰好月圆,熄了灯火,独自坐在倚窗的藤椅上,窗内,我,左手月光,右手的《楚辞》。

      望着窗外,我用散文的笔法,写一些心得。月光属于楚辞,楚辞属于我。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忠辉:楚辞月下吟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shuqingsanwen/5204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明明明明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56
      • 获得积分:1023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61.154.29.*
          【明明】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