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贾政真的重视林如海吗

  • 作者:韩雪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16 00:24:19
  • 阅读0
  •   宝琴和宝钗的婚事

      都是薛家的姑娘,才貌双全的资质都极好,而且都是家族重点培养的优质棋子,不过,大薛公心高,想要宝钗选透,青山之志,用女攀附,而小薛公是薛宝琴的父亲,人家相对务实些,在薛家的鼎盛时期,给宝琴订下了婚姻,和梅翰林家联姻,商人的女儿嫁到书香门第,其实是一个门第的提升,比起皇宫,这个相对靠谱多了,所以大小薛公过世后,薛宝钗不可能考虑进宫了,没有家族的资源支持,她进去当个高级宫女,那地位就是平儿袭人鸳鸯,那作用不太大。

      1、宝钗的婚事

      这时候,薛姨妈才考虑亲上加亲,投奔了荣国府,算计金玉良缘了,这就被动多了,如果当年贾珠在世,宝玉是嫡次子的地位,那时候薛公和贾府联姻,把宝钗定给宝玉,那是有胜算,那时候薛家财力雄厚,前景可期,宝玉上面有哥哥,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那时候金玉之说,相对可成。

      可是吧薛公那时候看不上荣国府一个老牌世家贵族,没看上一个嫡次子,所以机会错过了,这就让宝钗的婚事特别被动了,薛公过世,薛大少不能继承家业,还成了薛家的减分项,这时候薛家再算计金玉之说,难度太大,薛姨妈过于乐观,其实后来金玉之说能成,肯定是贾府非比当年,是真的要靠一个皇商家族扶持了。

      2、宝琴和宝钗的婚事

      宝琴的婚事相对容易多,当年和梅家的婚约,梅家后来可能是势利,不愿意兑现,特别的冷淡,合家外任,不和薛家提,分明是没把薛家当回事,有悔婚的打算,不过只是打算,不好兑现,名声不好,不是书香门第可为,后面薛宝琴兄妹上京,投奔荣国府,贾母给了机会,让王夫人收了干女儿,后来梅翰林回来,和贾政有应酬,其实是不得不接了这婚事。

      这样看来,宝琴和宝钗的婚事,都是薛氏家族里的棋子,通过她们的高嫁,给娘家一个体面,让薛家不至于中落的太快,不过,高嫁的婚事,都有难度,女方都是反赶了男家。

      宝钗为什么不反对薛夏联姻

      薛家人口少,最有正常的家庭气氛,相比于贾府那类豪门世家,亲情相对要浓厚的多,薛家里是正常交流,尤其薛姨妈知道儿子让惯坏了,太混帐,有事和姑娘商量,而且,她要女儿高嫁,当儿子的靠山。所以大事小情,肯定和宝钗沟通,所以薛大少的婚事,薛姨妈不可能自己做主,书里提了,她是和王夫人凤姐商量过了,那是以荣国府的名议出面,肯定是荣国府的管事的去了夏家,是中间人,夏家感觉特别有体面,这就是个面子情。

      1、薛大少的婚事

      薛大少自己让柳二郎打了,感觉没面子,要出去经商,其实是躲羞了,难得薛大少感觉惭愧,他不是良心发现,他是惭愧他没欺负了人,让人欺负了,才是丢人,这是他的霸道认知,所以他跑出去了,顺路去看了亲戚。

      进了夏家,让夏奶奶热情招待,其实夏奶奶的热情过度里,还让花朵一样的待嫁女出来见表哥,这其实是夏奶奶看上了薛大少。

      2、宝钗为什么不反对薛夏联姻

      薛大少看上了夏千金的花容月貌而且还识字,薛大少的审美就是才女加美女,夏金桂外形不差,所以薛大少是看上了,他这样的人,看上了得要,当然要不到另说,比如林黛玉,他是一见就酥了,可那是什么书香家的千金小姐,那是贾母的掌上珠,他高攀不上,薛姨妈脑子正常。

      薛大少娶亲,那是薛家大事,薛宝钗肯定参与了。她肯定知道夏金桂的脾气不好,两家是老亲,打小常见的,薛宝钗的双商在线,肯定知道夏小姐不是三春那样知礼懂事,知道这位和兄长一样,不是什么踏实稳重的,个性肯定不好,可是她为什么没反对?

      因为这事她其实有旁听劝,没有决策权,决策权一半在薛大少手里,一半在薛姨妈手里,薛大少是双手赞同,他是必须要结亲的,薛姨妈吧,儿子老大不小,婚事定不下来,肯定她也烦。

      薛夏是典型的门当户对,经济财力上夏家还强于薛家,而且夏金桂是独生女,那陪嫁肯定丰厚,不至于是一个夏家,肯定是半个,夏奶奶肯定不会亏待女儿,不然留下来给夏家家族的人呀,不动产不好折腾,动产估计都会给了女儿,尤其是夏奶奶当年带过去的嫁妆,有这个前提,薛姨妈肯定乐意。这样一来,母子乐意,宝钗一个闺阁姑娘,如何能反对,以她的教养与认知,肯定不能呀,她是封建道德规则下的贤良淑女,估计不会越位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贾政真的重视林如海吗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grwj/zw1/2382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