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知乎盐言故事主办的“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的兴起与期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知乎副总裁、付费阅读业务中心负责人范俊梅,评论家马季、周志雄、李玮、桫椤、明江、翟羽佳、聂梦、江秀廷、李强、贾国梁、王秋实,及知乎盐言故事作者米花、点灯、核融炉、恩养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何弘主持。
何弘表示,近年来,网络文学短篇的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网络文学就是超长篇类型小说的固化认知,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知乎、豆瓣的中短篇作品,在现实题材创作上找到了可行的方法与适配的体量,能够关切当下的现实问题,丰富了网络文学类型,提升了作品思想内涵。
“写短篇小说就像沿海岸航行,要观察前面的陆地,但也要观察海洋。”与会专家指出,短篇小说相对短、平、快,但并不意味着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就不如长篇网络小说。比如恩养的《相术师》通过主角明问秋在权力漩涡中的抉择与命运走向,完成了对女性自我觉醒与命运抗争的终极隐喻;核融炉的《无暇赴死》多线并置压缩时空,以精妙的布局、层层反转的情节、深刻的人性洞察,在谎言与真相的交织中感受人性的复杂与幽微;米花的《鱼灯引魂记》将民俗与志怪传说嫁接形成“国潮魔幻”;点灯的《活在真空里》用悬疑外壳包裹着对现实的尖锐批判,构成“悬疑现实主义”的新风格。
与会专家认为,短篇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赛道”。知乎短篇小说的发展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的类型范围,也吸引了更多元丰富的读者圈层,为网络文学的业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长篇”到“短篇”的转变,不仅是网络文学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文学边界拓展的标识。短篇作品通过跨媒介传播与互动共创形成了新的行业现象,也逐步形成了叙事实验与类型突围的明显特征。
“快节奏的社会中,短篇不一定就是快餐。”点灯谈到,现实悬疑和本格推理都是留白的艺术,在长篇的土壤里很难长出粗壮的树枝,但第一人称短篇很好地补足了网络文学在这方面的空缺,知乎也为国内的悬疑推理作品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在核融炉看来,一篇悬疑小说要想“硬控”读者三十分钟,就需要用强悬念打头,迅速让读者进入故事,再通过节奏控制牢牢掌握读者的情绪和注意力,让情绪层层叠加,直到结尾,在有限的篇幅内达到“一击即中”的效果。“也许读者的注意力只是短暂停留了一会儿,但故事所传达的主旨、刻画的人物、设计的反转,能给他们留下一个记忆点,引发一些思考,即便之后读者的注意力离开了,偶然回想起这部短篇小说还能有所回味,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了。”
范俊梅表示,网络文学短篇故事发展至今,已经从单一平台引领进化到产业趋势。知乎盐言故事在发展中形成了题材多元化、内容精品化和产业深度融合等特点。未来网络文学短篇创作将不断顺应变化,把握内容品质,提高故事立意,推动网络文学建立更加丰富、立体、健康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