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陈心忠:循迹巾山

  • 作者:小刘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7-10 00:16:11
  • 阅读0
  •   巾山是临海人百看不厌的风景,也是外地人来临海不看不除的念想。巾山之名,明方孝孺在《巾山草堂记》中称,"小山特立,圆秀苍润,远望之如人之弁冠,人因语之曰巾山"。明代临海人、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台中山水可游者记》中称:"巾子山,一名恰帻,当城内巽维,云黄华仙人上升落帻于兹山也。两峰古木虬结,秀声可餐,各以浮图镇之,山腰窞处一穴,为华胥洞,其趾有黄华丹井焉,前对三台山,半山为玉辉堂,登堂见灵江来自西北,环抱于前,流东北以去。江上浮梁卧波,人往来树影中,海潮或浮白而上,百艘齐发,呼声动地,则星明月黑之夕共之。"巾山有蓬莱之范,可她并不是不近人情的,相反,她是带着烟火气的仙子,是下了红尘的谪仙,是在深巷之中带着江南烟雨和秀气劲儿的少女。她带来了小城一方的山色灵秀,带着新奇与宠溺凝望着这个襟江而建,因江而生的江南小城。

      宋朝戴复古《题翠微阁》中的巾山是"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今古诗人吟不尽,好山无数在江南。"当我循迹踏上这有着石头栏杆的上山小道时,我发现了入口处有一块巾山的简历表,它记载着:巾山又称巾子山,位于临海城内东南隅,东连小固山,实为一体,山林面积18公顷,因山上有两个峰耸峙中垂凹谷,形如帻,故得名,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坠下巾帻此山,现峰上石壁仍刻"遗巾处"三个字呢!顿时觉得整个人掉入了一个奇特的秘境中,仿佛是一方遗世独立的存在,是可以让人迷失其中的人间仙境。从一踏入这座山开始,我的心就渐渐安静下来,体验了一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心境。沿路上行,两边绿树掩映,鸟儿隐藏在树丛间唱歌,蝉儿也藏在绿叶后聒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于是整座山更显得幽静祥和。

      山路渐渐分成两条,一条通向小小的山门,门中一座塑像稳坐其中,笑面相迎,既像是在普度众生又像给你苦海中指点迷津。转过这尊佛像,一座大殿便映入眼帘,进入其中便会听见木鱼声声,佛音绕梁。无论何时,当你迷茫、神伤,佛乐和鸟鸣便会在心中唱响;无论何地,当你失落、彷徨,蝉鸣和木鱼声声也会在心中久久回荡。转出山门,挨路前行,走过一株株树木,擦肩而过一个个行人,踏着石板铺就的小道一步步走向山顶。树木掩映着夏日的炎热,带来清新的微凉,鸟儿叽叽喳喳喧唱着生命的曙光。看着身旁的大文峰塔,黑灰相间,颜色不如新砌的白塔一般时新,正是这斑驳疏离的色彩使得这古塔透出幽幽的古气,浸染人心,不知是哪朝的共振火光如隔世的触碰和回响。曾记得,那唐诗之路也曾铺过这千年府城,这里也曾有过"前朝亚字红栏在,引得游人日日来"的盛况。站在最高处,巾山虽仅百米余,但前绕灵江,下抱古城,毗邻紫阳古街,天宁寺、龙兴寺南接古城墙和兴善门,一山云罩,四塔同辉。旧志载云:"巾子山,在城内东南,连小固山,两峰如恰帻,一号恰帻峰。……下瞰闉闍,阁南郊薮廛市、山川之盛,一目俱尽,故其胜概名天下,登临者必之焉。"宋代诗人赵企诗云:"一到巾山眼界宽,招提直在翠微间;黄鹂过处金穿柳,白鹭飞时雪点山。"

      从升仙亭俯瞰临海巾山,景致之佳,历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之变成了一座诗词之山和文化名山。唐代诗人顾况据传因倾慕浙东山水,自请来到台州府城,又因实在太喜欢巾山,于是就在山上搭了个草庐住下,一住四年,并作《临海所居》诗三首以纪之。其中一首云"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唐李绰所撰《尚书故实》一书中载:"顾况,字通翁,文词之暇,兼攻小笔。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仍辟画者王默为副。"唐孟浩然《宿巾山翠微寺空上人房》云:"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觉冥,策杖一游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竟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采有清音,何必苏门啸。"唐代诗人任翻也三游巾山,并在巾子山题诗,留下了"一字不苟"的成语。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去游天台巾子峰,题寺壁间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信任翠微开竹房。"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江水",行到题处,他人已改矣。后复题诗者,亡其姓氏,曰:"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巾山,精致之佳,历来被文人称颂。北宋文豪、台州知府曾几"青铜镜外翠屏绕,中有万屋鱼鳞差。古来二事不兼得,此地一览俱无遗"便是很好的写照,朱熹在巾山,也有诗云"恰帻峰头天蘸碧,梧桐井上叶飘黄。诗脾悟得凉如水,云满松窗月满房。"更多的还有感悟,如明代方孝孺:"妙静玄化机,纵意群动表。悠然悟真趣,忽觉天地小。是身本无累,万事相纷扰。愿释经世情,於兹共幽讨。"戚继光《巾帻山》:"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烟绕翠微。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晴晖。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

      从另一边下山,三元宫,中斗宫,天宁寺,一座座古刹都浸出古气和灵韵。黄色的山墙常常有青苔郁郁地生长,真是"苔痕上阶绿",尊尊佛像在木制大殿中闪烁着不黯灭的金光,既照在前来求佛的人身上,也照向不知道多远的远方。满山的古刹,少不了石刻与山亭。摩崖石刻也是巾山一绝,苍劲的佛字仿佛能通幽一般走向另一处天地。亭子隐藏于密林之中,途中我坐下小憩一会。抚着城墙走下山去,浓密的树冠藏不住龙兴寺的恢弘,这鉴真和尚东渡所住的地方。有着高大的殿门,两旁矗立着啍哈二将的石像,在静谧的当中,你会听见远处传来僧人们的诵经声。些许祭拜者默默的在佛前跪拜,嘴里嘟囔着什么,只因了这虔诚的模样,也许神佛会赐下洪福。寺内一塔,名为千佛塔,传说一千零三尊佛像雕刻其上,辉煌的场景仿佛让人回到那流光溢彩的盛唐。佛唱洗心,佛香沁脑,心之所向,即神佛之所在也。

      龙兴寺外,此刻交错相通的道路己有车水马龙和人来人往,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生动画卷在我眼前定格,远处独美的巾山并不只靠自然景色,还有着许多人文交融的古迹,两者相和才造就这么一番独特的风景。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陈心忠:循迹巾山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ejingsanwen/6767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小刘小刘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55
      • 获得积分:1009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65.*
          【小刘】发布的其他文章: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