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老年人“沉迷手机”现象探究

  • 作者:苏春林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06 09:25:26
  • 阅读0
  •   最近,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帀”,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良莠不齐的电子信息“围猎”下,老年人“触网”背后既有精彩也有陷阱,但更多的是伤身又“伤心”。(据新华社2月24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60岁以上网民群体已达1.5亿,日均在线时长突破4小时。这个曾被互联网遗忘的群体,在疫情催化的数字化转型中,以惊人的速度跃入数字洪流。然而,这场迟到的触网狂欢背后,是精心设计的算法陷阱。某短视频平台内部数据显示,针对老年用户的“连续签到奖励”机制留存率比青年群体高出23%。当年轻人熟练使用“数字戒毒”工具时,老人们正在“走路赚钱”“刷剧提现”的甜蜜诱饵中越陷越深。

      直播间里的"养生大师"们深谙老年心理,将健康焦虑转化为流量密码。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2023年查处的一起案件中,某主播通过虚构“量子疗法”,在三个月内骗取老年人打赏超200万元。这些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正在将老人们推入认知孤岛。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指出,近两年接诊的因熬夜刷视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激增40%。

      眼下,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加速渗透,越来越多老年人“触网”后深陷其中,成为“银发低头族”。许多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向枕边的手机”“经常等黑灯再躲被窝里刷视频、追剧、看小说”“每天在App上打卡领金币、兑换小礼品”……

      一段时间以来,老年人沉迷手机的话题被频繁提及。按正常逻辑思维来看,一些人或许觉得,老年人大多退休赋闲,看看手机、上上网并无大碍。其实老年人上网过度,不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相比年轻人更大,而且往往更容易陷入各类网络骗局。

      其实,老年人沉迷手机“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老年人退休以后,由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环境的改变,社会交往日趋减少,为减少孤独、焦虑,不得已只好从电子产品中去寻找精神慰藉。另一方面,一些非正规平台乃至不法商家在网上频频打出“感情牌”,或以所谓“超低价”“买一送一”等借口花言巧语推销所谓“优质”商品,殊不知其背后却包藏祸心,真相则是低价进货高价卖,在诸如医疗保健、金融理财、娱乐文化、老年生活用品等方面,把老年人当成“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更不用说那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消费陷阱和层出不穷的诈骗现象。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8.7%。老年群体的持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网瘾老年现象凸显,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关切更是重大民生问题,更显得尤为迫切。

      记得在今年春节前,“‘60’父母开始看演唱会”“帮父母抢票难倒年轻人”的话题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随着一众父母年轻时喜爱的歌手重启巡演,很多年轻人领到了“帮父母抢演唱会门票”的“重任”。社交平台上,围绕“如何送父母去现场”等主题,也有大量攻略帖、讨论帖。而一张票之所以成为“尽孝硬通货”,则在于它促成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有效陪伴。银发群体热衷加入“追星”大军,其背后折射出了时下老年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新需求——渴望有着更多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近些年来的全国两会上,针对虚假信息、伪科普等劣质内容“围猎”老年人现象,有委员建议把银发内容作为一项“国家养老工程”,包括银发内容时长比例、内容审查、政策激励等,以优质的银发内容满足、引导及服务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生活。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拓展旅游服务业态”等要求,而在满足银发群体新需求的具体过程中,如何解决相关痛点、难点问题,则是当务之急。

      应当正视的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使得老年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而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海量信息更容易触达广泛的银发群体。在此基础上,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银发群体的融入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使之参与文化活动和消费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诚以为,帮助“网瘾老人”走出“心理洼地”,特别是破解手机“困”局,既要对症下药,也要着眼未来。首先,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关方面应从关爱老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健康的电视内容和新媒体内容。

      其次,加快缩小“数字鸿沟”,开展贴合互联网特征的适老化设计。以“60后”父母观看演唱会为例,主办方是否可降低购票操作门槛、同步开发更简洁易操作的购票软件,在线下售票点增加中老年专属购票窗口等,以满足银发群体多元化精神生活新需求。

      再次,针对网络消费诈骗、伪科普宣传陷阱“围猎”老年人,平台是第一责任人;对虚假信息、谣言等劣质内容要加以筛选和甄别,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依法严惩不法经营者。此外,网信、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防止有人利用银发群体的新消费需求不当牟利,使其陷入骗局、权益受损。

      一言以蔽之,在“防沉迷”这件事上,老年人的愿景不该被忽视,他们的新需求应该被看见。如何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既不可强行加以干预,亦不能漠视任其发展,这是摆在现实中堪称的一道必答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加重,类似问题还会出现,因此,从家庭到社会,都需要多些关心、耐心、将心比心。毕竟从老龄化到各种适老化改造,以及满足银发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问题解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两会代表委员们给予银发族更多关注,建言献策,能够进一步助推适老改造,“让优质的银发内容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有着正面引导和积极的影响”。助推涉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和完善,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切实为“银发族”安享晚年多筹谋,让更多老年人从中受益。

    【审核人:雨祺】

        标题:老年人“沉迷手机”现象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grwj/zw/2375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苏春林苏春林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25
      • 获得积分:46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