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春节征文】就地过年

  • 作者:陈彩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1-19 19:48:29
  • 阅读0
  •   转眼之际,又 快过年了,春节团圆的喜庆氛围日益浓厚,但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成为这个春节假期许多人将要面对的现实。外地人在北京如何就地过年?北京人在市外的人员过得是否安心?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日日深思,现在政府机关、工厂企业都有不少举措,看企业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留人过年……。就地过个好年,需要政府、企业、社区乃至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随着春节临近,相信更多的关爱措施会相继出台,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暖意,在心里激荡起幸福的味道。就地过年也是年,就地也能过好年。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年味”不打折,这牛年春节,我们可以过得更“牛”!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了鼓励群众就地过年的倡议和相关政策措施,很多人已经选择了留在当地过年,但也有一些群众关心就地过年是不是强制性措施,如果确有必要返乡,回去后会不会有更加严格的防控要求。文件规定得非常明确,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希望大家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我个人认为要对就地过年群众要做好以下引导工作:

      合理有序引导。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

      加强生活保障。切实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和能源保供,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假日期间线上线下多种文化体育活动和旅游的需要。

      做好管理服务。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就地过年的员工、农民工、留校师生等群体的服务保障和安全管理,对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提供必要补助和帮扶关爱。

      加强运输保障。确保就地过年群众公共交通出行方便有序,并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服务。加强应急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保障邮政快递等货运物流畅通。

      维护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企业以适当方式稳岗留工,保障就地过年农民工基本生活和工资休假权益,春节期间安排工作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节日期间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方便群众出行、关心关爱群众就地过年等各种各样措施,密切关注群众就地过年遇到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落实保障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讲政治高度统筹做好春节假期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安心安全过好年。

      “过去的一年,实践证明疫情防控做得好,人民群众人人受益,整个国家受益。但是,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参与的方式有很多,当前选择就地过年就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在国家有倡议、防控有需要、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选择就地过年,这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一种支持,选择这种方式,也是共同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春节,也是大家积极为战胜新的病毒作贡献的最好表达方式。

      为期40天的2022年春运正式启动,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二个春运。笔者发现,随着就地过年成为趋势,春运首日客流量下降趋势明显。面对防疫大考,全国各交通枢纽使出浑身解数,确保乘客出行顺畅、安全。

      今年我将要继续体验京味儿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想亲眼见证“民俗”传承人的手艺。今年如果有时间我将参加民间艺人现场表演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看看赠送剪纸和手书福字,团花剪纸的独特魅力,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把京味儿的春节气氛。突出“中国民俗、北京特色、国际元素”,荟萃中国杂技、民乐、京剧、舞蹈代表性作品,计划在云上观看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

      真正的北京年味观。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从腊八起,商户们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孩子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恐怕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制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街上就有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大都多数商户到正月初六或者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在守岁。今年特殊可能好多人要就地过年,回不了北京,甚至有些人家在饭店吃团圆饭也成了奢望,以免聚集传染。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商户大多关门了,过去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现在不让放花炮了,都是在家一家人熬夜打牌或看看春节晚会,过去是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现在基本上是微信、抖音拜年了。现在大多数商家,为了增强收入,开成的牛市,年市,几乎天天不关门,尤其是有些超市大年三十也开着,人员的流动也不减当年。

      今年遇上疫情了,放不了鞭炮,也很难聚集,逛庙会也成了网上。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审核人:雨祺】

        标题:【春节征文】就地过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renshenggeyan/822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陈彩芳陈彩芳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07
      • 获得积分:1121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陈彩芳】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