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除夕话“除夕”(散文)

  • 作者:未名书屋屋主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2-02 23:29:15
  • 阅读0
  •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又一个除夕如约而至。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就叫“除夕”。

      除夕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叫“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之后一个聪明的孩子告诉村民,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他让村民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在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地缩作一团。这时聪明的孩子突然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大家就往火堆里扔碎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被人们扔到火里,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吓得“夕”四处躲藏。到了住户人家门口,因为门前挂着红布条,夕不敢进来。天亮大家起来,看到村庄被保住了,夕被除掉了,所以叫“除夕”。

      此后人们用红纸代替红布,贴在门上。再后来人们在红纸上写上字,逐步演变成春联。又云因黄帝立桃板于门,画神荼、郁垒二神以御凶鬼,后人便在门上用桃符辟邪,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写春联,贴春联,也是今人除夕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好言好语,写上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今年是虎处年,我撰写了两幅“方迈虎步到;又见春风来。”“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的春联,请我的朋友响水书法名家仰传作、汪明时先生为我书写,下午恭恭敬敬地贴到庭院和小楼的大门上,在冬阳的照耀下,显得大气磅礴,虎虎生威!

      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窗花、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成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各种图案。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也有人说,大门、房门上,“褔”字不能随意倒过来贴,只有在水缸上、米缸上才能倒过来贴,意即把福倒进缸里。

      到了晚上,一年一度的团圆饭是必须吃的。分散在四面八方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尽力赶回去聚餐。有人说,过年不就是一顿年夜饭吗?其实现在天天鸡鸭鱼肉,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长辈表达祝福和感激。大年三十,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这样的场景真是其乐融融,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年夜饭的名堂很多,一般要有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有藕夹,那是用两片切好的藕片夹上肉馅用面糊粘合在一起,放在油锅里煎炸成的,莲藕合在一起,有“年年好合”的意思。还有火锅沸煮,煎炸食物,说明热气腾腾,红红火火。响水人大多是在中午吃团圆饭,下午贴春联,晚上吃饺子。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响水人又称“万万顺”,喻万事顺利,又因为形状像银元宝,有“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喜庆之余,不忘祖宗,人们会忙里抽空到墓地瞻拜。记得儿时在江南老家姑舅之间事先约好,母亲带着我们提着竹制的装着饭菜的提盒,一起去上坟。也有到赵氏祠堂,在祖先牌位前摆上供品,然后按长幼顺序依次上香跪拜。在响水有的人家白天没空,晚上就在巷头屋角僻静处烧上几堆纸钱,祈祷前辈在天之灵平安。因烟灰污染环境,我不主张这样做,惟在心中默默祈祷。

      今天是虎年,昨天小三十,我们在文学院群里举行迎春话会。近二百人欢聚一堂,共叙佳话,同享红包,我一个人发了二百元的红包。今日大年三十,晚饭后,我们四大家子20多人驱车响水湖,观夜景,放焰火,一时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灿烂的烟花扮亮碧水夜空,点亮每一个人的心灯。

      除夕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回家后急忙打开电视看春晚,这是必优酷网的。人们不睡觉,眼巴巴地守着一年最后的夜晚,往往到半夜,甚至通宵达旦,这就叫“守岁”。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表示深切的留恋。

      压岁钱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有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记得小时候父母故意不发,深夜晚待我们熟睡后,用红纸把一角二角钱和几片大糕包好,悄悄放在枕头下。一觉醒来,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摸出压岁钱,吃一片开口糕,欢天喜地坐起来。等到午夜12点撞钟之后,家家放鞭炮,辞旧迎新,一时火树银花,呼啸声雷鸣,炸鞭声如炒豆,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最传统的民族文化,莫过于中华民族的“年俗文化”。除夕各项“关目三”活动,是过年习俗中最典型的一部分,有的虽然跟着时代的步伐渐行渐远,但却让人们怀念。

      哦,除夕!这个黄皮肤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给人们带来吉祥和欢愉,在此,老夫我以一首词表达此时的心情:

      鷓鴣天·集宋詞除夕祝酒歌

      夜漸深深漏漸稀(程垓),平生快活過年時(徐经孙)。誰知林外雞三唱(史浩),占得東風第一枝(赵彦端)。

      2022.1.31除夕夜

    【审核人:站长】

        标题:除夕话“除夕”(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jingdianmeiwen/905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美文苑美文苑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8936
      • 获得积分:623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 火星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