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人们通常在这一天要扫尘,祭灶,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预示着从这一天人们开始忙年。
人们在这一天开始筹备年货,打扫房屋,张贴年画等,但祭灶却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民以食为天,生火做饭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因此灶神在民间也备受推崇,甚至后来还被赋予了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祸福的职责。
传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神要离开人间,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因此我们当地也把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称为辞灶,在这一天要送灶神。
胶东这边灶神通常都挂在正屋灶台的位置,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要揭下旧的灶神像,然后还上新买来的灶神像,烧香祭拜,祈福纳祥,期望新的一年灶神能够福佑灶火兴旺,年年有余。
这就算是正式的祭灶仪式。
关于灶神的传说民间流传非常多,有很多种版本,有说灶神是男的,有说是女的,而我们北方的灶神像一般上边是一男一女,称为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两边通常还有一副小对联,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因此在北方民间关于灶神流传非常光的就是人死变神仙的传说。
传说灶神原先姓张,名字叫张万昌,出生于大户人家,自幼家境富有,娇生惯养。成人后其父亲为其选妻,选了一个渔民家的女儿,名字叫郭丁香,虽然两家门第相差悬殊,但是丁香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还知书达理,贤惠有德,善于持家,深得公婆的喜爱,张万昌虽然一开始对丁香的出身颇有微词,但是父母命难违,尤其也被丁香的美貌和才能所吸引,也就将郭丁香娶进了门。
郭丁香除了勤劳持家外,还会做一手好饭,尤其做的那道乌鱼杂面汤,滋味独特,营养价值也高,深深的抓住了张万昌的胃和人。丁香与人为善,善待邻里与百姓,人们对他赞不绝口,贤德的美名也逐渐的传播到了远方。
日子在平淡中进行着,久而久之,逐渐的丁香的美貌不再那么吸引张万昌了,而且那道乌鱼杂面汤也觉得不再那么鲜美了,而丁香渔女的身份一直让他耿耿于怀,渐渐的张万昌经常不回家了,他在外边又有了一个新的相好,名字叫海棠,海棠年轻,漂亮,比当年的郭丁香更有魅力,终于张万昌休了郭丁香,而娶了海棠回家。
年轻的海棠却没有丁香的那些美德,非常的不着调,好吃懒做,挥霍无度,二人坐吃山空,没有几年万贯的家财全被败光,海棠走了,张万昌破衣褴褛,沿街乞讨,到处流浪。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张万昌乞讨到一家人家,那一家人家正是丁香家,屋内的丁香认出了外面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张万昌,虽然此时丁香还深深恨着张万昌,但看着外边那个可怜的负心汉,内心善良的丁香还是走向灶台,重新做了一碗乌鱼杂面汤,让人端了出去,当老张端起那碗汤,那种久违的熟悉的味道飘散过来,吃完了汤,恍然大悟,世事造人,原来他乞讨到了丁香家,他羞愧难当,钻进灶膛,寻了短见,一命呜呼,魂魄顺着烟囱上了天,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感念于张万昌心有悔意,就封张万昌为: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就是我们所说的灶神,灶王爷,专门负责管理人间的灶火和饮食,从此备受人们的推崇,而郭丁香寿终百年后,来到天上,也被封为灶王奶奶,从此后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并排而坐,并驾齐驱,掌管着人间灶火,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的烟火佳话......
就这样,灶神从古至今,兢兢业业,每天掌管着人间灶火的同时,也见证着历史,见证这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故事,悲欢离合,爱恨情仇......